梅关古道印象
珠玑巷。
形状怪异的松树。
雄关古道。
纪念拓宽梅关古道的唐朝宰相张九龄夫人的庙宇。
广式腊鸭。
歌唱红军。
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离韶关市代管的县级市南雄市城区20公里。古道虽历经2000多年,石板路仍可行走马车,单向行驶现代社会的小型汽车也没问题。
梅关古道位于南岭中的“五岭”之一大庾岭。它的作用是翻越大庾岭,打通南岭的阻隔,沟通南北联系。该古道一直到近代随着粤汉铁路和雄余公路(广东南雄至江西大余之间的公路)的开通,才完成了南北主要交通孔道的历史使命。
早在秦汉之前,大庾岭就已有穿越南北的便捷山路了。到秦始皇统一岭南的次年(公元前213年),修筑了自江西南安,越过大庾岭,进入广东南雄的“新道”,它成了梅关驿道的雏形。古道由花岗片石和卵石铺砌而成,有点硌伴,有点沧桑。作为南岭的重要关塞和通道,梅关古道在干戈纷落中见证过王朝的更迭, 在步履杂沓中接纳过北人南迁的移民大潮,在商贾如云中经历过岭南与内地的贸易盛景……
古代名关,往往都是在地势险要处修建,攻防双方要使战争取胜,必定要首先固守或攻克这些易守难攻的关隘。汉朝以后历朝历代都在梅关设有关防,近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两次督师北伐,北伐军的铁骑也是沿着梅关古道进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时期),开国元帅陈毅因伤未能跟随中央红军长征(战略转移),带游击队在梅岭战斗了三年,并因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
梅关古道是岭南与中原的重要通道,移民的潮流正是沿着这条驿道络绎不绝地流入岭南。与梅关古道相接的珠玑巷,是中原移民进入岭南的第一个聚居区。据学者考证,历史上从珠玑巷南迁的移民共有141姓,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29个市县,并有数以千万的人移居国外。珠玑巷,位于南雄市珠玑镇珠玑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全国三大寻根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珠玑巷保存有不同朝代的古楼、古塔、古榕和古建筑物遗址等一批文物古迹,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广府人的发祥地、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之美誉。吴子俊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南雄市公安局帽子峰派出所民警在办案返回派出所途中捡到一部手机,手机壳内还夹了300元钱。本着群众利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