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本真”食物 畅通致富道路 翁源得宝家庭农场创始人郑桂林做深粤菜产业链的故事
初夏时节,在翁源县江尾镇连溪村,郑桂林正指导农户进行红薯二次育苗。再过几个月,这些曾荣获广东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的鹤仔人参红薯,将从田间地头走上百姓餐桌,为粤菜提供优质食材的同时,带动更多农民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而这张蓝图,早在2008年郑桂林选择回乡创业之时,就已在心中绘就。
返乡创业做“新农人”
郑桂林是翁源县得宝家庭农场创始人、翁源县农业行业协会会长,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珠三角从商。2007年,已在外闯出一片天地的他回到家乡翁源县江尾镇鹤仔村探望父母时,无意间吃到的一根红薯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在大城市闯荡的人,不缺由各式佐料和复杂的烹饪方法炮制而成的浓郁美味,却时常怀念家乡最简单和最本真的食材鲜味。
如今,食材越来越丰富,吃法越来越精致,做法越来越复杂,对调料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怎样才能让食物更“本真”,让食物最初的味道重新回到餐桌?郑桂林动起了脑筋。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种红薯不仅能让粤港澳地区的人吃到来自山区天然健康的优质农产品,还能带动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郑桂林的话语饱含着对乡土亲情的眷恋。2008年,他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江尾镇鹤仔村,承包了300余亩土地,创办了广东省首家家庭农场——“得宝家庭农场”,主营红薯,兼营小南瓜、绿肉小冬瓜等特色农产品。
创业之初,没有大规模种植红薯经验的他,遇上了罕见的冰冻灾害、滞销等困难,损失惨重。在连年失败、信心将失之时,当地政府得知了郑桂林的情况,农业部门派出技术人员与他共商解决办法,人社部门帮助申请了免抵押免担保的贴息贷款20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随后他潜心研究种植技术,请专家对红薯品种和种植技术进行全面改良和调整,培育出集甜、香、糯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人参红薯。
倔而不莽撞,有魄力还三思。摸清市场后,他四处奔波学技术、学管理、打通销售渠道。在锲而不舍、不畏辛劳的努力下,2013年,农场终于实现止亏,郑桂林走出了一条种植红薯开创绿色发展的道路。2014年,得宝农场注册了“鹤仔”等多个商标,2017年鹤仔人参红薯荣获广东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农场还拓展了“细枝莲藕”、水稻种植等多种作物,农场还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成为翁源第一家备案基地。
做深做细粤菜产业链
人参红薯作为粤菜优质食材之一,目前已经开发出30多种菜品。市人社局职建科工作人员田斌介绍:“人参红薯获得粤港澳大湾区次篮子工程也彰显了韶关丰富的农副产品魅力,使我们以粤菜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助推农旅产业发展,同时实现精准脱贫,让广大农村劳动者走上致富路。今年我们还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形成韶关特色粤菜产业链,不仅有厨师,还有特色农副产品,让韶关农副产品走出韶关,走出广东,影响海内外。”
为了做深做细粤菜产业链,郑桂林每个月都会外出学习取经,从田间地头到世界各地,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我们把鹤仔人参红薯深加工成红薯干、红薯面、红薯粉,还开发出拔丝红薯等系列粤菜师傅优质菜品。”
用物理方法把虫卵细菌杀灭,用纯有机肥种植以实现零农药;用新鲜松针熬汁提取汁水喷在红薯表面延长保鲜期,解决红薯一下地就容易烂、长牙发霉的问题……在创业的过程中,郑桂林逐渐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搞农业不能单靠传统模式,要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现代农业,用好的技术、生态绿色方法去种植。现在我们也通过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地技术推广中心、省农科院等建立合作、联系,通过科技创新去延续深加工,包括包装、保温、运输等整个链条。”
2016年,他慢慢摸索出一条新路——订单农业,即先接订单,再布局生产面积。不断学习、创新,让他的事业不断成长壮大。
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以前主要是打散工,全家5口人年收入共1万多元,种红薯后现在年收入有两三万元,生活改善了,日子好过多了。”江尾村63岁的贫困户沈月云笑着告诉记者。
2016年,郑桂林组建成立了甄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惠农信息社,实行“农场+农户+直销+电商”的经营模式。2018年底与翁源县的51个省定贫困村结成了“乡村振兴、产业合作联盟”,产业带动和产业帮扶成效显著。他还创办了农旅结合的江尾农耕文化园,积极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和全城旅游的发展。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江尾镇省定贫困村连溪村壮大蔬菜产业项目,给村里带来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9年3月为了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建设工作,郑桂林自筹资金在得宝农场连续开办了2期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鹤仔人参红薯种植、加工技术培训班,并和33户贫困户签订了鹤仔人参红薯代种代销协议,帮助他们实现脱贫。4月在江尾镇又举办了“春风行动”乡村振兴妇女创业技能培训班,帮助当地留守妇女创业致富。
如今,得宝家庭农场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5000亩,年销售额也从最初50万元发展到如今的25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农民、贫困户1000多人实现脱贫致富。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他也早已做好了规划。“今年打算去国外瓦格宁根大学学习田头预冷技术,以最大限度保证农产品的品质。我们还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加大品牌推广,争取2021年红薯产值突破5000万元,希望能带动更多农户致富,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谈起水果,人们自然会想到北方的苹果、雪梨,南方的香蕉、菠萝;如果再缩小到广东,龙眼、荔枝及甘蔗自然占了前三位。但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