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见闻 家家有业 户户增收
“第一家长”“以奖代补”“五个万亩”……翁源县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创新机制,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6.14%降至0.07%,51条省定贫困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截至2019年底,该县共投入扶贫资金4.82亿元,精准实施3554个扶贫开发项目,2016-2018年识别的贫困户6388户15724人已全部实现脱贫,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83元。
党建扶贫暖民心
“书记下班了吗,来我家喝口茶?”翁源县翁城镇富陂村一村民热情地和黄埔海关驻富陂村第一书记崔健打招呼。傍晚6时许,崔健婉拒村民邀约后继续走访贫困户。
“"朝6晚6"遍访贫困户工作机制,让支部党员扎根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崔健告诉记者,“朝6晚6”即早上6点跑步访谈和晚上6点走路访谈,拉近了驻村工作队与贫困户以及村民的距离,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该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2.4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2万元,2020年预计突破20万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070元增加到2019年20777元,增长193.8%。“在这么多利好政策支持下,作为村里党员干部,我们要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翁源县翁城镇富陂村书记温则军说道。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翁源县加强落实三级书记遍访制度,创新建立“第一家长”制度,按照“531”开展结对帮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精准扶贫使命放在心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截至2019年底,各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按要求完成了辖区内贫困户的遍访工作。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共1800多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家长”,结对帮扶贫困户。
因地制宜创特色产业村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翁源产业各地因地制宜,狠抓本土特色产业发展,基本形成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据了解,翁源依托“五个万亩”(花卉、蔬菜、水果、蚕桑、甘蔗)特色产业,构建“公司+基地+贫困户”等益贫带贫机制,以扶贫资金入股、代种代养、出租土地等多种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
青云村是翁源县51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在东莞市寮步镇和翁源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通过发展扁豆和鹰嘴桃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九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了扁豆和鹰嘴桃的种植行列,通过辛勤劳动实现了脱贫。截至2019年底,青云村全村84户贫困户,22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更让村民期待的是正在建设中的青云农产品交易中心。东莞寮步镇镇政府派驻村第一书记刘锦枝表示,该交易中心利用扶贫引导资金而建,建成后可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并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实实在在增加种植户的收入。“预计今年7月正式运营,青云村及其周边村庄的优质农产品将在这里集中收购,可为青云村集体增加租金和入股分红收入共7万元。”刘锦枝充满期待地说道。
以奖代补激发内生动力
在翁城镇富陂村,贫困户温则秋刚刚结束在合作社的工作回到家中。“我是在驻村干部的介绍下来到德财蔬菜专业合作社工作的,主要负责种植管理工作。”温则秋说,村干部知道他有相关技能后,就推荐他到合作社工作,他的妻子也被推荐到村里工业园的企业上班,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温则军表示,为加强就业扶贫,富陂村委与翁源经济开发区人力部门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把有工作意愿的贫困户务工人员介绍到开发区各类企业。
据了解,翁源县实施产业就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2016年以来发放产业和就业奖补资金5666.61万元、扶贫资金8702.1万元,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2016-2019年,翁源县共开展了42场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现有710名贫困劳动力在本辖区就业,全面完成2019年广东省扶贫云系统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
新闻推荐
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到长城非好汉”,既是人们干事的一种决心,也表达了人们对宏伟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