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户铺设“未来跑道” 韶关南雄黄坑村建设现代化中学,打破贫困代际传递
黄坑中学足球队员们在热身。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摄
清晨5时许,南岭的山巅之上泛起一片鱼肚白。
韶关南雄黄坑村贫困户何惟军走出家门,踏上全部硬底的村道,启程前往村北头的200亩“烟稻轮作”基地。那也是助他顺利脱贫的福地。
半小时后,何惟军的儿子、南雄市黄坑中学高三级学生何俊从睡梦中醒来,简单洗漱,背上书包赶往校园。
他喜欢在学校的足球场边上散一会步,整理思绪。这个配有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由省教育厅协调千万元资金支持建设,近年来培养出韶关地区的多支足球冠军球队。
在春季高考中,何俊已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录取,但他还在努力备考,希望读上本科,学习网络工程技术。
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强“造血能力”的同时,省教育厅决心做好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何家父子两人,正在省教育厅铺设的“未来跑道”上挥洒汗水,向着幸福生活奔去。
校园现代化综合楼拔地而起
“我想读金融类的专业,还想到上海上大学!”
上午,高三级学生余兰香正在教室里自习,备战高考。此前网络授课的3个多月里,她借助政府为贫困户子女提供的平板电脑,在家中进行线上学习。
南雄市黄坑中学建于1956年,现有教职工184人,学生2000余人,是目前韶关市农村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全中学,但在几年前却面临学生流失的窘境。
“作为校长,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走,心都寒了”。校长陈盛荣回忆,2016年秋季学期,学校共招收480多名高一学生,一个学期下来竟有近百名学生转学到城里的高中。
省教育厅对口帮扶后,对黄坑村教育扶贫提出清晰的定位和要求——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提升黄坑中学的教育质量、教育水平、教育环境,满足当地民众对“上好学、读好书”的期待。
“这3年,宿舍的热水系统完善了,球场边上有了夜灯,校园越来越美了。”高三级学生胡晓婷说。
自2016年对口帮扶以来,省教育厅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182万元,改善了黄坑中学的校舍环境、教师办公条件、校园网络等硬件问题。
在本是两栋危房的地块上,一栋综合楼拔地而起,将建成覆盖全学段的图书馆;校园东侧,全新的幼儿园整装待发,静待今年秋天的首批学生。
“新的建筑给校园带来城市的气息,让更多农村孩子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校长陈盛荣说,“农村教师群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有的人觉得在农村教书没有成就感。校园的变化、孩子们的变化,提升了老师们的精气神。”
站在综合楼往南望去,标准足球场上,10名小球员正在进行攻防训练。身影交错,辗转腾挪,足球在他们脚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经过充分调研,省教育厅为黄坑中学确定了足球特色方向,努力打造粤北农村现代化特色学校。
去年7月,黄坑中学足球队参加韶关市第二十四届“英东杯”足球比赛,分别荣获女子组冠军和男子组亚军。
现代化的教育,让农村孩子们找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黄坑中学2016届毕业生陈君辉喜获混凝土建筑项目的世界冠军;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马术比赛中,2018届毕业生邱淑莲勇得1金1银两枚奖牌。
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在学校里找到目标,挑战自我,勇敢地走出大山。
流转土地化身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春来一片翠绿,夏至一片金黄,写的正是南雄的传统产业——黄烟。
南雄素有“黄烟之乡”的美誉,到了收烟季节,烤房炉火通明,村巷烟叶飘香。
时值5月,基地里的黄烟还有十来天就要开始收成。作为牵头村干部的何惟军,要抢在阳光还不那么毒辣之前,在地里工作4个小时。
“上半年种的黄烟,5月底能收成。有近10名村民跟我们一起干,按日计薪,月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和何惟军一起下地的村民中,有5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至今年4月已全部脱贫。
在扎实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黄坑村制定了以“烟稻轮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案,把传统产业做成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黄坑村下辖7个自然村,共774户、2500余人,耕地面积4232亩。去年,黄坑村种植黄烟总计1150亩,带动村民收入560余万元。
上午10点,何惟军招呼村民们停下工作,回家午休避暑;傍晚时分,他们还得再工作4个小时。“到了收成的时候,摘烟的村民每天工资可以涨到160元,负责挑烟的更好,每天能拿200元。”
到了下半年,何惟军的一身拖拉机驾驶技术将派上用场,他要负责把合作农企的优质稻种播到田里。因病致贫的他,去年以来经过努力当上了村干部,还成了入党积极分子。
“在驻村工作队指导下,黄坑村集体还陆续入股了光伏发电、土香猪养殖、葡萄园等项目,年增收入10万元以上。”省教育厅派驻黄坑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瑞锋说。
省教育厅发动机关和直属学校,通过合作社购买村集体和农户的优质稻米、土鸡、番薯,通过教育系统扩大消费供给。
“黄坑村的稻米,人人吃过都说好,在学校不愁销路。”陈瑞锋介绍,去年仅消费扶贫一项,就给村集体增收超过13.5万元;今年销售愈发红火,预计能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增收。
产业广撒网,收成节节高。今年,黄坑村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35万元,远高于10万元的脱贫目标。村民们以“员工”“股东”等身份参与其中,共享乡村振兴的红利。
贫困山区筑梦足球特色小镇
“你好,麻烦停车测体温。大哥,你从哪里来?”
在黄坑村四方坑疫情防控检查点,贫困户卢德城早早来到防疫岗位,对进村车辆和人员进行情况排查和体温检测。他是黄坑村第一批防疫志愿者之一。
卢德城是因残致贫的一般贫困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偶尔到广州打打散工,其他时间就住在村里的一间危房里。
“我不懂别的,这次就多出出力,守好我们村的卡口,好好报答国家。”去年,政府用红砖和琉璃瓦给卢德城建起新房,省教育厅驻村工作队还用奖补资金给他添置了家具。“等疫情结束后,我们还要去广州打工,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
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工作队帮助32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额外资助3户进行房屋修缮,制定并实施了“黄坑村贫困户家庭人居环境改善行动计划”,帮助贫困户提升家庭生活环境。
卢春燕和卢隆俊是一对姐弟,在2015年父亲因病去世后,由母亲独自抚养。卢春燕说:“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如果不是党和政府帮助我们,我可能大学无法毕业,弟弟也可能要早早辍学打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很多贫困户的文化程度不高,为了生活,孩子很小就得外出打工,帮补家计。”驻村工作队队员谢锦涛、廖仲琪每天走村串户,对贫困户尤其是贫困户子女的情况了如指掌,“要先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才能让孩子坚持学业,不放弃希望”。
黄坑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1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1户61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7户51人。至4月底,他们已全部脱贫。
村里的路面硬化了,路灯修好了,戏台、议事厅、纳凉亭错落分布,还建起标准化的篮球场……村民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有了好去处。
基础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心思活泛起来。
“每年,广州体育学院足球学院的学生到我们这里实习助教,给黄坑中学训练球队,但住宿问题很难解决,条件捉襟见肘。”陈瑞锋说。
他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正在谋划,借助黄坑中学的足球特色教育基础,将黄坑村、黄坑镇打造成“足球教育小镇”,以比赛促住宿、促旅游,推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创新足球产业等全方位发展,带动黄坑村通过服务业增收。
来自黄坑村贫困户家庭的卢梦香,毕业后到深圳一所幼儿园工作5年。看到家乡的变化后,她在去年努力考取了南雄市教育局的教师编制,希望回到家乡教书。位于黄坑中学内、将于今年启动招生的公办幼儿园,成为她的第一选择。
“教育让我从大山里走出,看到世界的多彩。”谈及理想,卢梦香腼腆地笑了,眼神却显得坚定,“如今,我希望让更多孩子像我一样,拥有追求理想的机会”。
南方日报记者钟哲通讯员吴慧
攻坚亮点
黄坑村建成200亩“烟稻轮作”试验基地,引进韶关学院和农企,将黄烟种植从传统产业进化成特色产业,让贫困户成为“员工”;村集体入股光伏发电、葡萄园等项目,让贫困户成为“股东”。与此同时,省教育厅驻村工作队重视教育扶贫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作用,协调逾4000万元资金改善黄坑中学校园硬件,引入广州体育学院等高校资源加强足球特色教育,让山区孩子找到努力方向,看见光明未来,勇敢走出大山。
成绩单
●黄坑村相对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47元,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12人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2.5万元增至2019年的24万元,“十项指标”均达标,实现相对贫困村出列。
●利用省教育厅自筹资金共计90万元,投资入股光伏发电、土香猪养殖、葡萄园等项目,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
●省教育厅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182万元,用于黄坑中学兴建教学楼、综合楼等各项建设。
●创新实施家居环境提升工程,完成32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并全部安装自来水。
新闻推荐
南雄下惠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南海:实事办到村民心坎里,我也很开心
徐南海给村民讲解手机银行使用方法头雁日记讲述人省建行驻南雄市油山镇下惠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徐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