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的“文源”刘广先
翁源在晚唐时,出了位与张九龄齐名、称岭南五才子之一的诗人邵谒,其筑室攻读的励志故事,成了代代相传的历史佳话。那曾经的书堂石,影响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因而成了翁源文化的象征,也成了翁源最为宝贵的文化遗迹。
最早颂扬邵先贤和书堂石的,是宋时的乡绅、隐士降巫:
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当年别故乡;惆怅不堪回首望,隔溪遥见旧书堂。到了明代,文化名人、岁贡生黄器先,早慕邵先贤之名,来到书堂石后,豪情满怀地当场就吟起诗来:
数里飞湍似吕梁,梁山之上读书堂;秋来江色流黄叶,雨后人家住碧湘。中古有音传姓氏,少微无恙乐虞唐。踏歌野服看鸿勅,双聚双飞亦雁行。最后,他在狮子山中一溪旁,仿效邵先贤结庐攻读,写出许多影响后人的鸿篇巨制。
明清两代后的文人墨客及达官贵人,也纷纷写诗作赋颂扬书堂石,连上任翁源的各任县知事,也像例行公事般,都来献上首赞诗,一来表示自己的文化造诣,二来表达对邵先贤和书堂石的尊敬。
尤为令人注目的是在清道光年间,就有县内的许鹍(今周陂阳东村人)、王溱(今翁城五一村人)、汤正修(今江尾九仙村人)、谢兰(今龙仙石背村谢屋人)、等青年才俊,结伴来到书堂石,在当年邵先辈的遗址上,仿效邵先辈,筑室攻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至道光十二年(1832)的农历壬辰岁春,八名学子带着伙夫,继去岁秋闱后又一同赴京,参加由朝廷礼部主办的复试和会试。结果在放榜后,翁源就有九人同中壬辰科进士。
原来,那名与八学子朝夕相处的伙夫,平日里为学子往返撑船和做饭,闲时却在书堂石上随琅琅书声吟诵,不时借书生们的书籍、功课来阅读、学习,还经常请教诸学子。“八子九中”成了流传至今的又一历史佳话。
翁源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地灵人杰的翁源大地,又以何为翁之“源”呢?
书堂石和邵谒就是翁之“源”中的“文源”!
新闻推荐
翁源县龙仙镇长潭村戴屋村小组位于县城新区德政路A2-03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公告
受委托,我公司将对翁源县龙仙镇长潭村戴屋村小组位于县城新区德政路A2-03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公开拍卖,地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