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筑起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乳源瑶族自治县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纪实

韶关日报 2020-05-08 09:01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

瑶乡乳源,做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了吗?

事实是最好的回答。记者日前来到乳源,一番接地气的“走、转、改”,拍录到如下一些“实景”:

大布镇坪山村,黑瘦的李柱华在他的腐竹小作坊里忙碌着,额上汗珠直流淌,脸上笑容尽荡漾,他劳累并快乐着。曾与贫困为伍的他在帮扶干部和村干的鼓励支持下,于2018年建起了腐竹加工小作坊,当年的收入比上年翻了一番,人均达到1.3万元。2019年,他扩大规模,收入猛窜到5万元。今年,雄心勃勃的他定下了目标:收入

要比2019年翻一番!“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帮扶干部和村干的雪中送炭,穷日子还继续与我称兄道弟。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现在过上了好日子,真的好好感谢帮扶干部和村干部!”李柱华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

时值中午时分,必背镇桂坑村委农户盘新连在喂完猪食后,靠在猪栏上,惬意地看着猪崽欢快地吃食。他仿佛看到这群“二师兄”瞬时变成了光灿灿的金猪,给他家带来滚滚财源。原为贫困户的他在镇村干部的大力帮助下,从2017年起开始进行种养,家庭收入年年大增,最高年度收益达4.8万元,日子过得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要不是他们帮助我脱贫致富,咱家的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下去了。现在日子过得滋润了,咱得感恩啊!”盘新连感激地说。

大布镇埕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31户109人。自2016年以来,村支部带领大家向脱贫宣战,生活条件日益提高。以前进村的坑洼泥路变成了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以前住瓦房危房的贫困户住上了崭新的楼房、以前喝的荤腥井水变成了甘甜可口的山泉水。“这一切的变化,村支部书记黄新强和村干部们功不可没!”村民们纷纷对记者夸赞道。

以上“实景”,只是乳源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浓缩版”。

“我们突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把脱贫有招、脱贫有法、脱贫有效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服务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应当说,成效是显著的……”乳源县委书记钟沛东欣慰地对记者说。

很显然,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这篇大文章,乳源做得饱满而“出彩”。

那么,乳源是如何浓墨重彩书写这篇大文章的呢?

选优育强“头雁”队伍

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关键是人,重点是党员干部。

为此,乳源坚持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作为强力引擎,聚焦“规范化建设”,以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调整优化设置32个村(社区)党组织,提升支部战斗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建强“软弱点”,精准整顿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强化支部建设。打造“风景线”,高质量推进大东村、乐群村等“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扩大“覆盖面”,全县102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已完成规范化建设工作。同时,选优育强头雁队伍,调整撤换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16人。通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脱贫致富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农民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脱贫致富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些举措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力、政治领导力和党员队伍战斗力得以提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

乳城镇健民村以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凝聚力弱、团结性差,大家各唱各的调。后来严抓党建,以沟通促团结,以制度规范行为,消除了村“两委”班子隔阂,大大地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村里共为59户精准扶贫户制定了科学的帮扶措施,帮助23户农户申请了危房改造,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几十件。完成了黄田桥的修建,解决了4个自然村1000多名村民的出行问题等,村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村干部的威信水涨船高。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乳源注重发挥基层党建的强大引领作用。

游溪镇上营村地处深山瑶寨,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生产发展缓慢,村民经济收入不高,生活普遍困难,脱贫是村民们多年来的共同愿望。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乳源县委组织部首先从扶强扶大上营村党支部入手,切实发挥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头雁作用。经过调查研究,村党支部以“挂扶干部+贫困户+企业”的方式引导村民发展小香猪养殖、茄子桃子种植等产业,全村很快“招财进宝”,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

“家里养了4头香猪母猪,每年都有不少的收入,仅2019年卖香猪仔的收入就有4.5万元!”原贫困户赵要文乐滋滋地对记者说。

村党支部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县、镇统筹推进下,乳源各村党支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兴旺特色产业,让村民的生活好起来。

在洛阳镇,记者看到,该镇扶贫项目——3000亩九节茶长势喜人,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副镇长陈细妹告诉记者,该产业扶贫项目以公司为龙头,基地和村党组织、合作社为纽带,贫困户为基础,采取解决务工+承包种植+代种代管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单是九节茶这一项目,就能给全镇每户贫困户稳定增收1000多元。”陈细妹笑盈盈地对记者说。

记者来到大桥镇岐石村侯公村油茶种植基地,已担任了26年村支书的余席锦举手一指满山遍野的油茶树:“这些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油茶树就是摇钱树,有了这山这树,还愁没好日子过?哈哈!”说罢,他纵声大笑。

这位老支书没有理由不笑。这3000多亩油茶基地,以前全是光秃秃的石灰岩山地,除了疯长野草外,颗粒无收。后来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村党支部想方设法引进外资来承包山地种植油茶,荒山野岭渐成“黄金坑”。“发展油茶基地,给我们村直接带来三大好处:村民有租金收入、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杜绝了山火,一举多得啊!”余席锦乐不可支地说。

而对于56岁的贫困户李本春来说,发展油茶基地,直接的好处就是他可以在基地务工挣钱。由于年纪大、身体有病、文化水平低等原因,他要找到适合的活计赚钱很难,加之大女儿患病,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是愁云惨雾凄风苦雨。现在他在油茶基地打工,每天有百元收入,还能照顾家庭,年底还有分红。“咱家的日子也开始充满阳光了。”李本春对记者笑言。

诚然,如李本春这样既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又可参与产业项目获得稳定收益的贫困户在大桥镇并非个例。2018年以来,大桥镇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统筹产业扶持资金124多万元开展油茶种植项目,与一家公司签订“代种代销”协议,基地油茶种植面积达2700亩,惠及镇内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1189人,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底可获得分红。

“村党支部充分利用乡镇农企、合作社等乡土人才,依托乡镇党校平台,组织南岭一峰生态园等企业定期举办种植培训班,提升贫困户种养殖产业技能。近年来,共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300余名,形成支部领航、群众奔康良好态势。”大桥镇党委书记陈文忠欣慰地对记者说。

党员干部凸现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后,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激情被点燃,他们主动作为,在脱贫攻坚战中响亮喊出“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口号。

游溪镇烈村有贫困户30多户,村民长期以来各自为阵进行传统农业种植,形成不了规模,产生不出效益,村支书吴世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先富起来的他决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他千方百计引进外资来发展扶贫特色产业。然而,一些村民出于自己的“小九九”考虑,不愿交出田地来进行土地流转。面对这种情况,他第一个将自己的田地交了出来。随即,全村40多名党员干部相继交出了自家的田地,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纷纷交出了田地。现在全村已引资建起了油茶、兰花、香芋、无土栽培果蔬等基地,总规模达2000多亩。村民不仅有了租金收入,还可以就近就业。

同样的在去年进行的破旧泥砖瓦房清拆工作中,一开始,村民也不情愿进行清拆。吴世才又首先拿自己“开刀”,带头拆掉了自己老父亲的5间破旧泥砖房,其他党员干部也随即进行了自拆。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清拆工作进展顺利。“作为村干部,在脱贫致富上不能掉队;在利益前不能抢先,在困难前不能后退,这样才能挺直腰板说话做事,群众也才服气。”吴世才很真切地对记者说。

桂头镇均村党支部书记郑雪文任村干部6年多来,心系村民冷暖,尽责履职当好脱贫致富领头羊。他积极完善村中基础配套设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使该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东坪镇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云华是脱贫致富带头人,也是贫困户的贴心人。依靠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他发展了400亩茶叶产业,成为了村上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后,一心想带领全村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支持下,引入某公司与他的华业茶叶种植合作社深度合作,带动全镇28户精准扶贫户发展瑶山茶种植产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他聘请贫困户采摘茶叶,获得劳动报酬,贫困户还通过项目获得收益分红。

“我们建立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制度,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早在前年,全镇1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游溪镇党委书记赵伟明告诉记者。

以上事例只是乳源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的一个个剪影。

乳源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乳源构建起“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级党建网格,引导5000多名农村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助力脱贫攻坚和基层善治,推动镇村干部深入村、组一线开展扶贫等工作、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一个党员带动一群人,一个组织筑起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鲜红的党旗在脱贫攻坚阵地上迎风飘扬——这已成为乳源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乳源县委农办、县扶贫办常务副主任郭桂运如是说。

新闻推荐

乳源洛阳镇: 林下草药有“钱”景村民种植好繁忙

本报讯日前,笔者来到乳源洛阳镇坪溪村,看到下坳村小组后的山坡树林下,村民们正忙着耕山种植九节茶。“我种九节茶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