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鄂:用光影记录黄江二十载
李鄂拍摄训练中的士兵。受访者供图
在黄江书城内,一幅名为《腾飞的黄江》的摄影作品静静地挂了10多年。
“这幅作品在公益拍卖中以5000元的价格成交,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为了拍好这张照片,李鄂多次爬到山顶选取角度,按下快门的瞬间,恰好雨后初晴,黄江当时最大的工业园——裕元工业园的繁华尽收眼底。
李鄂是黄江镇一名退伍军人,如今已退伍多年,裕元工业园的产值也早已翻了10多倍。从进入宝山部队开始,20年来,他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下黄江从农业小镇成长为“全国百强镇”的腾飞之路。
从乡村小路到街道巷陌,从田间地头到会议现场,他深入一线,用专注与严谨的态度,日复一日在光影中耕耘,努力将作品刻在黄江改革发展的最前线。
撰文:韦基礼刘慧茹
“快门每按一次都损失惨重”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安分的孩子,整天和一群六七十岁的老头玩在一起。”李鄂对喜欢的东西向来执着,初中时,为了参加信鸽竞翔比赛,翻看了许多专业书籍;高中时,为了养好盆景加入市盆景协会,专门到山上挖树桩回来养,“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想着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由于李鄂“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家人希望他到部队里面进行历练。“那时候,城市户口参军入伍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我为了能够顺利进部队,提前一年被选送去了武装部,服了一年预备役。”一年以后,李鄂如愿穿上军装,被分配到广州军区某连队学习无线电,从那时起便开始学习拍录像和放电影。
“那时候摄像机比较贵重,电影组组长不敢轻易让我碰,甚至还把机器锁起来。”当时李鄂心想既然不能学摄像,干脆自己学摄影。“当时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够了七八百元,买了一台老式海鸥相机。”当时是1998年,对于李鄂来说,这笔钱是他在部队半年的工资。
老式相机没有测光性能,李鄂只能独自埋头摸索如何曝光、如何测焦,“光是试验就不知道浪费了多少胶卷。”据李鄂回忆,当时一盒胶卷可拍30多张照片,但他最后只能正确曝光五六张,“每按一次快门都损失惨重”。
为了尽快掌握拍摄技巧,李鄂开始四处向人请教。当时相机算是奢侈品,懂得拍摄的人就更少。“我帮部队附近的军民村修电视接信号线,那个村有个开照相馆的老板,我经常过去给他帮忙,他教会了我很多摄影技巧。”为了换上能测光能调焦距的相机,李鄂省吃俭用凑了1000多元还是不够,最后还向那个老板借了一部分钱。
新相机到手后,李鄂为部队拍摄了大量照片,其中不少被报社选用,因此还赚了不少稿费。“部队里面经常举行各种专业集训,我基本上天天都要跟着拍照。”部队训练虽然很辛苦,但也挡不住李鄂对摄影的热爱,训练之余他还抽空跑到广州,参加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广东分院的学习。
“2009年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阅兵,是我们广州军区第一次参加国庆阅兵。”李鄂作为部队摄影师,被上级选调到韶关“阅兵村”进行拍摄。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李鄂和被选拔的官兵一同吃住,陪着他们起早贪黑地训练。在官兵休息的间隙,他则要忙于拍摄。“我的镜头不仅记录下官兵们训练的艰辛,更记录了淘汰的残酷。”李鄂说。
“感受到口罩后灿烂的笑容”
“在黄江的20年,我用相机记录了很多难忘的瞬间,老照片装满了两个行李箱。”李鄂从办公室里拖出一只陈旧的行李箱,拉开拉链一看,里面堆满了胶卷底片,“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家里还有一箱。”
2000年,李鄂初到黄江,当地的部队刚组建不久,周边的路基都没打好,放眼望去尽是尘土飞扬。
“这是工业园,这是当时的巡查队,黄江第一家大型超市开业当天,我也去拍了,现场人山人海,我就挤在人群中拍摄……”李鄂从箱子中随便取出一沓胶卷,对着日光灯仔细观察,认真回忆当时按下相机快门时的心情。
“那个时候我经常拿奖,在一个公益性摄影比赛,我同时获得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李鄂说,这些老照片记录了黄江的发展,更记录了他的成长,他准备将胶卷底片扫描后保存起来,“数量实在太多了,只能慢慢来”。
2004年以后,李鄂开始接触数码相机。由于不受胶卷的限制,李鄂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拍摄”,无论去到哪里,身上随时携带着拍摄设备,“经常背着几个摄影镜头,加起来有二十三斤重”。
“没事就到处逛、到处拍,有时候在街上看到比较美的画面,就顺手掏出相机拍摄。”在李鄂的照片库中,既有繁华的街景,也有各色小人物。
回顾20年的拍摄生涯,最令李鄂感到后怕的,当属今年的疫情。
“大年初一,镇里紧急召开会议,会上大家都把口罩戴得严严实实,气氛十分紧张,我就知道事态不对了。”整个疫情期间,李鄂始终坚持在一线拍摄,力争完整记录基层抗疫故事。
让李鄂印象最深的是春节那几天,他接连看到救护车出入社区,医护人员均身着防护服,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医护人员上楼前还反复检查是否穿戴严实,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形,当时心底莫名感到一阵紧张。”李鄂说,当时手里的镜头焦距不够长,于是当即换了一个长焦镜头。
等他换好镜头时,医护人员还在整理防护服,接诊医生刚走出几步,又被护士叫了回来,一再确认防护是否到位。“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本能告诉我,应该拍下这一幕。”
“疫情较为紧张的时候,我经常到街上收集素材,还被巡查人员拦下询问。”从李鄂的航拍照片可以看到,复工后的街道依然空空荡荡。“后来,街道上的行人慢慢多了起来,街边的面馆也开了。”李鄂说,当他拍到夫妻带着宝宝出门散步时,他甚至能够感受到口罩后灿烂的笑容。
从发热门诊到各个社区,从检疫站到工厂企业……在黄江抗疫一线的每一处角落,几乎都响起过李鄂的快门声,其中不少照片被收录在黄江抗疫文艺作品集《艺心战役》中。“这是黄江特有的一段经历,更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李鄂说。
新闻推荐
东莞时报讯4月10日,润丰国际莞韶招商座谈会举行。记者获悉,东莞石碣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下称“润丰国际”)拟在韶关建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