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筷公勺 共享文明滋味
“你们好,这是配备的公筷公勺,请慢用!”笔者日前同三位朋友到城区一家餐饮连锁店用餐时,服务员礼貌地提醒道。笔者发现,在此就餐的消费者也积极响应,很自然地使用起公筷公勺。餐饮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举动,传递一个共同信号——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共享文明滋味。
众所周知,筷子,不仅是一种餐具,还是几千年文化的载体。中国人自古重视饮食,筷子这一餐具也被赋予了很多含义,其中就包括“公筷”的使用。简单来理解,公筷是大家用来夹菜的筷子,放在盘上,大家拿来用,不过不能放到口里;私筷是大家各自的筷子,是用来把菜夹到嘴里的筷子。
看似一双小小的筷子,客观上存在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家庭中若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合餐的感染率高达42%,而分餐的感染率只有17%。此番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推行公筷公勺的社会呼声再起。所幸韶关市许多餐饮行业及众多市民都已行动起来,自觉使用公筷公勺了。毋庸置疑,这不仅对于促进全民养成安全卫生、文明科学的饮食习惯,切实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国家公共卫生安全,而且是共享文明滋味的具体行动。
自觉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良好习惯,提升市民的认识至关重要。有些人认为使用公筷公勺会让彼此感觉生分;有的人尽管想使用公筷公勺,但看到同桌不以为然而不得不选择妥协与退让;有的人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公筷公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家庭用餐中,家庭成员更没有意识到公筷能帮助预防多种病菌。凡此种种,无疑成了公筷公勺使用率不高的“绊脚石”。
要搬掉“绊脚石”,还得从习惯上约束。推行公筷公勺,说到底就是对公共健康安全来一次源头治理。这不仅是现实问题的一种倒逼,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每个时代都要培育与之相配的生活方式和公共规则。过去人们对公共场所吸烟习以为常,如今习惯了戒烟或是避开公共场所吸烟。同样,使用公筷公勺也是这个道理。社会发展了,理念更新了,大众的卫生习惯自然要迭代。公筷、公勺、分餐非但不会显得生分,反而凸显了一份尊重。
自觉使用公筷公勺,贵在坚持。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能昙花一现,不能“雨过地皮湿”,要持之以恒,让使用公筷公勺成为一种时尚与自觉,让公筷公勺成为餐桌标配。同时,要在全民共识、全民参与的基础上乘胜追击,让科学、卫生的生活、习惯站稳脚跟,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新的健康生活习惯。
使用公筷公勺,每个市民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安全、健康、文明用餐习惯当始于家庭,全体市民不能抱着在家不拘小节的心态,反而更要积极践行新的生活方式。改变行为习惯短期可能有些不适应,但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需要20多天有意识的坚持,我们就会进入新的行为模式。回头看看防疫这段时间,从勤洗手、多通风、常消毒,到咳嗽喷嚏遮口鼻,不少旧惯性得以打破,不少新做法得以形成。可见,除旧布新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全民抗疫的过程,也是一次凝聚社会共识、重塑文明习惯的契机。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不会白费,都将擦亮社会文明的底色,守护我们每个人的健康。
新闻推荐
韶关市多部门联合开展治理货车超限超载专项行动 重拳打击 联合治超 共筑平安
本报讯为进一步规范行车秩序,防止严重交通事故发生,确保道路交通安全,近期,市公安、交通运输等职能单位联合在全市开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