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武江区巧助475名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 解困就在“家门口”
走进韶关武江区重阳镇万侯村香芋种植基地,拖拉机打田声轰鸣,农民们施肥的施肥,覆泥的覆泥。重阳镇农业农村办主任何应荣介绍,在这个基地里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有11人,每人一天干下来能挣120元。“现在政府大力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在这个基地里干活,收入也稳定了,离家近,心里很踏实!”贫困户侯伯说。
武江区有劳动力贫困人口共有551人,其中475人以务工为主,占比86.2%。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区抓紧抓实就业扶贫,从就业需求入手,提升就业匹配和推介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复工和发展,拓展各类公益性就业岗位,多措并举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武江区现有475名贫困劳动力人口已全部实现返岗就业。
双向“搭桥”匹配岗位
3月中旬,武江区龙归镇山前村的贫困户林玉珍接到通知,3月底就可以去工厂上班了。“受疫情影响,待在家里无处找工作,心里很着急。镇里派了干部了解我的情况,帮助我填写求职意向小程序,不多久就接到了上班的通知。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林玉珍高兴地说,“不管是工作的地点、岗位、薪酬,都符合我心里的期待”。
精准匹配、迅速就业的背后,是武江区对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的统筹调度、各方联动。连日来,各镇安排干部逐户了解联系贫困劳动力的家庭人员结构、用工需求、外出就业意愿,并结合贫困户家庭成员年龄、文化、技术等条件,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到合适的工作。
武江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区人社局做好线上“搭桥”,将各镇摸排和在求职意向小程序上收集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按需分类推送给企业,由企业对适合的求职者作出反馈,搭建起企业和劳动力的供需渠道。同时,还牵头组织小型对接会,把岗位送到村里去,让贫困户与企业“零距离”沟通,最快速度实现就业,不断畅通贫困户务工之路。
用产业带动就业
在武江区龙归镇乡村家庭农场,20多名工人正在种植水稻和育苗。“今年疫情不方便外出,镇里想方设法给我们务工的路子,让我去农场里干活。”贫困户练美秀说。练美秀从2月19日起到乡村家庭农场,从事番薯育苗、平整田地、清理水渠等工作。武江区乡村家庭农场流转了土地120多亩,是武江区扶贫安置点之一,像练美秀一样,在乡村家庭农场的贫困劳动力有3人。就在家附近的农场务工,眼前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在武江区,各镇正加快推进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复工复耕,充分运用“产业+就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在重阳镇黄岸村的黄金百香果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吸引了22名贫困劳动力留在家乡务工。
武江区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江区将继续动态跟踪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确保稳定就业,巩固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攻坚任务。
南方日报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杨长虹
新闻推荐
展巾帼兰质风采 铸武江“税月”芳华 武江区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创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纪实
武江区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巾帼蓝”贴心辅导纳税人、缴费人办理税费事项。“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在国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