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生一田 农户三处增收 韶关南雄71个扶贫农业产业项目已有70个复工
韶关南雄市水口镇下湖村2万斤虾苗入水。通讯员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范永敬通讯员/董子龙)一场细雨过后,韶关南雄市水口镇下湖村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3月中旬,400亩稻虾共作基地开始投放虾苗。在基地的一池池春水里,工人推着小艇,小心翼翼地将一篮篮的虾苗放入水中,该基地累计已投放2万斤虾苗。
站在岸边观看的贫困户黄得凤欣喜地跟笔者算了一笔账:她将3亩田流转给基地,每年有1800元的收入;夫妇俩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天有100元的收入;自家还可以种些水稻花生等作物,自给自足。“这日子更加有盼头了!”黄得凤夫妇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400亩稻虾共作基地是下湖村扶贫产业项目,该村计划打造集龙虾养殖、销售、深加工以及绿色生态有机稻种植、大米深加工的农业区。项目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农户土地流转有租金,就地务工有薪金,入股分红有股金。该村第一书记刘晓民告诉笔者,稻虾共作项目可为村里带来近百万元的收益,其中农户(含贫困户)租金24万元,村集体增收16万元,“还有就业这一块带动比较大,可以解决9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长期就业,30-50名村民临时就业,预计他们的务工总收入超过50万元。”
为了将贫困户深度链接到产业上,该村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反承包利益分配模式,真正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参与产业的积极性,“比如某个贫困户承包了30亩"责任田",那么他每个月可以领取3000多元的薪水。龙虾产出后,以每亩400斤为例,贫困户按定额(如200斤)上交后,剩余200斤可按照约定的分红比例,再次进行利益分配。”刘晓民说,这一模式还在探索中,目前已有3名农户主动寻求加入。
春回大地,“春之序曲”在南雄市各省定相对贫困村的田间地头奏响:珠玑镇角湾村正在平整土地,种植百亩油茶;主田镇大坝村、主田村正在为200亩百香果引苗……扶贫产业的一池春水,正在激活苏醒。
近期以来,韶关南雄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持一手抓战“疫”,一手抓战“贫”,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全力组织和推动扶贫农业产业复工开工。据统计,截至3月13日,该市71个扶贫农业产业项目,已有70个复工复产。
新闻推荐
南雄市文化工作者在排演抗疫快板作品。本报讯“一方有难八方援,中华美德暖人间;白衣天使奔武汉,八十高龄上前线……”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