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开心 家长放心 乳源乳城镇大东村实施“童伴童行”志愿服务项目初见成效

韶关日报 2020-01-11 09:00

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大东村,有许多留守老人和小孩,他们老少相依,特别是留守儿童课后出现“无人管、无人教、无人陪、无人理、无人看”等“五无”现象。为给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大东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实际,设立了“童伴童行”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实施6个多月以来,该村60多名少年儿童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积极向上、品学优良的喜人景象。

进入新时代,如何把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培养好、教育好、成长好,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道时代考题。

大东村大部分孩子为留守儿童。为此,结合大东村实际,于2019年8月启动了“童伴童行”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陪伴孩子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孩子作为助教志愿者,帮助其他小学员解答课业问题。

同时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与管理,让孩子们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四个抓好”推进项目实施

“童伴童行”项目,主要面向大东村6-18岁青少年儿童,采用“四点半缤纷课堂”+“移动学堂”的模式,为大东村青少年儿童提供学业辅导的必修课程,文化研习、自我保护等内容的选修课程。在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各类兴趣爱好的同时,侧重引导孩子们互帮互助,并在学习中了解、传承家乡文化。

抓好设计,项目策划精细化。为抓好“童伴童行”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乳城镇政府编写了项目策划书。明确了“童伴童行”项目价值、定位、服务对象、类别、实施组织、指导单位、发起背景、概述、实施周期、目标、资源对接分析及经费预算等13项内容,而且对每项内容进行分解,精细化实施。

抓好创新,优化模式。首先是社工+志愿者+乡贤为服务主体。目前,开展项目由3名社工、20名志愿者、6位创业致富带头人组成。其次是“四点半缤纷课堂”+“移动学堂”+社志服务队为服务载体。再次是融合乡土文化,创新服务体裁。在“童伴童行”项目实施中,除了基本的常识辅导外,还挖掘提炼了大东村的历史文化题材,并把它融入到辅导中。既丰富辅导内容,又能传承历史文化。如疏理了大东村的红色故事、大东村的民谣、大东村名人故事等。

抓好落实,课程安排具体化。为抓好“童伴童行”的质量,对项目实施规定了时间、课程板块、主要内容、目的以及课程总结。项目实施周期为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围绕周期,规定了每月每天的课程,如2019年12月课程时间11天,课程板块有13项,课程内容有20多项。

抓好数据记录,志愿服务时数精细化。为抓好“童伴童行”项目志愿服务的效果,对参与人员的姓名、年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名称及时间、服务内容、志愿服务时长等,每一次登记时做到精确到分。

“童伴同行”喜迎新风尚

“童伴童行”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半年以来,新气象、新风尚层出不穷,效果明显,出现了“四心”喜人景象,即老年人放心、中年人安心、儿童开心、村干部不担心的“四心”喜人景象。

营造了少年儿童好学上进的良好氛围。“童伴童行”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后,既丰富了少年儿童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大东村村委干部刘付玉说:“许多儿童参加此项活动后,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学知识、懂知识、用知识的好景象。”如今年10岁的张李媛参加活动,观看《塑料海洋》纪录片段后,受到深刻的教育,不但自己不丢垃圾,还对小伙伴说起丢垃圾危害大,一定要爱护环境。

从担心到放心。“童伴童行”志愿服务项目不仅为促进儿童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还为儿童父母、家庭减轻课外管教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大东村农民张桥明说:“真的出乎意料,当初认为开展活动仅仅是组织孩子们玩一玩而已。以往放学后,到处串上跳下,不自觉看书、写作业,也不听父母的话……如今却变了大样,课后一群群孩子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绘画做游戏、一起到村前屋后捡垃圾拾杂物等等,作为孩子的父亲,过去常常担心课后管不了、管不好孩子,自从有了志愿服务,孩子有人管、有人教、学习安全有保障,既开心又放心!”

少年儿童课外辅导引起广泛关注。自“童伴童行”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后,少年儿童课外辅导引起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驻大东村的干部郑树明说:“少年儿童课外辅导迫在眉睫,需要动员社会的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开展辅导,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平台!”。

新闻推荐

韶关市直机关工委到乳源开展爱心消费扶贫活动 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

本报讯昨日,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乳源桂头镇共同组织举办“以党建促脱贫攻坚,以消费促群众增收”爱心消费扶贫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