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盘活红色资源 首届韶关市网络媒体采风见闻三

韶关日报 2019-12-20 08:38

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城口镇,这里历史文化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的所在地,还是全国20个“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之一,毛泽东、邓小平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前段时间,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的落成开馆,更让该镇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热门打卡地。采风团到来时,纪念馆前的广场已经站满了等候入馆参观的游客。近年来,仁化县也以建设城口红色小镇为重要抓手,积极盘活县域红色资源,打出了一套高品质的红色旅游“组合拳”。

唱响红色主旋律

采风团首先“打卡”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于今年10月22日落成,是目前广东省境内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此地已经成为“红色粤北”新的城市名片。据仁化县文广旅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12月11日,纪念馆共接待团队1330批,其中预约安排讲解团队384批,不安排讲解团队946批;总入馆人数达61374人,其中团队人数38230人,散客人数23144人。

今日,2019广东仁化第三届文化旅游节在纪念馆内举行开幕仪式。来宾、游客在现场品尝地道的“红军宴”,欣赏红色书画摄影展,还参加红色文化旅游研讨会。

从纪念馆出来,采风团成员来到与纪念馆一河之隔的“红军街”,漫步在当年红军部队集中住宿的紫震、正龙、河边等街道上,沿着青石板路,仔细浏览红军队伍写在城口大街小巷墙壁上的宣传口号。一股股夹带着红军长征经过粤北期间的红色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据了解,在仁化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有史记载的就有210多处,其中重点革命遗址56处。近年来,仁化在红色旅游方面影响力日益突显。为持续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当前该县正依托大丹霞旅游圈和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着力打造“红色+温泉+古村”为产业链的城口红色小镇。

联动打造“大丹霞”

放眼仁化,除了城口红色小镇及周边的铜鼓岭阻击战遗址和谭甫仁将军旧居、城口老温泉等重要红色遗址,石塘古村、石塘双峰寨也是市民游客探访红色记忆的热选地。此次采风活动,同样安排了石塘古村的参观路线。采风团到达时,双峰寨内正在进行修缮及重新布展。据介绍,修缮后的双峰寨将部分还原当年村民在寨内生活的场景,整个升级布展工程将于春节前完成。

从双峰寨出来,采风团成员转入石塘古村,细细品读村内保存完好的100多座古建筑的故事,同时欣赏飘香四溢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随着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目前古村内已发展起30余家酿酒专业户,米酒产量与销量突飞猛进,成为家家户户的“致富酒”,远销珠三角和东南亚等地。

这次再走进石塘古村,记者还惊喜地发现,青灰色调的古村内竟多了一抹亮丽的红。一家集堆花米酒和丹霞红豆于一身的小店在寂静的古巷内格外醒目。店主张露芬告诉记者:“我之前是在丹霞山那边开店,嫁过来后就想着在家门口开一家,毕竟这里也是景区。而我公公又是石塘堆花米酒的省级传承人,于是就萌生了把两样"非遗"融合到一家小店里的想法。”

张露芬介绍,自己这家小店开业至今,进店的情侣、夫妻特别多,男的品尝堆花米酒,女的试戴红豆首饰,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也算一种融合发展。

说到融合发展,仁化县以丹霞山为核心,已把城口红色小镇、灵溪河森林公园、石塘古村等串连起来,统筹开发了环丹霞山观光线、红色乡村游、绿水青山游等7条旅游观光体验线路,让小镇、村庄、景点连点成片、串珠成链融合发展,形成众星捧月的旅游发展格局。

接下来,仁化县将结合丹霞红色文化线路,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首选地。同时结合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富民利民工作,将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的利用、发扬和传承融入到全域旅游规划中。

新闻推荐

韶关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 守护韶关蓝 打造韶城绿

图为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现场。本报讯前日上午,由市住管局、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韶关市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启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