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科学领域专家齐聚羊城 共同探讨土壤污染防治
本报讯(记者郭静通讯员柯纪协刘少芳)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保障国家粮食需求与安全、实现“两减一增”并推进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土壤研究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12月1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暨新时期土壤科学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土壤污染与修复治状等相关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共同主办,以“生态文明与土壤科学”为主题,是2019年《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会议以“生态文明与土壤科学”为主题,论坛邀请了全国土壤科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并通过分组报告、举办分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研讨。
防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沈仁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近几十年来,土壤环境已成为土壤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土壤学与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近年来生物信息学、光谱学、磁学等相关学科先进研究手段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土壤科学研究从性质和过程的定性科学描述向定量化精细化发展的新阶段。这就对未来土壤科学研究者和土壤环境产业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于广东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和研究员、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长李芳柏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广东省土壤污染主要分布在粤北的韶关、清远和珠三角两大片区,此外,湛江和潮汕地区也有小区域的土壤污染。“自《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后,广东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多部门协作的防治机制基本健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他建议,在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厘定等方面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发展: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面临长时期的压力。广东省科学院院长廖兵认为,广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约束趋紧。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更是广东省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之际,如何针对性实施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土壤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及土壤科学的重要任务。
据了解,土壤科学议题今年首次入选岭南科学论坛,凸显了土壤学科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性,也展现了广东省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希望通过与会代表们的热烈研讨,能对土壤科学成果总结和未来布局、对土壤环境的产业发展、对我国尤其是广东省的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顺利实施,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沈仁芳说,特别是近年来,广东土壤学界在土壤环境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中青年土壤学专家和多项有影响力的重大成果,捷报频传,以其显著的特色和雄厚的实力成为中国土壤学界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记者张宇婷)12月10日,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广州、深圳、韶关、河源、惠州、东莞市河长办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及各地市志愿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