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村干部的感人情怀 南雄丹布村“稻虾共作、互联网+”扶贫侧记

韶关日报 2019-12-11 08:56

“我们村有位村干部抵押自家房产,垫付资金让村里小龙虾养殖如期开工。”村民随意的一番话引起了记者注意。近日,沿着村民提供的线索,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深挖了南雄市古市镇丹布村4位干部团结一心,以“稻虾共作”的种养方式,以及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脱贫历程。

驻村干部垫资养“扶贫虾”

记者走进丹布村,只见村里的130余亩水田已被改造成了稻虾、藕虾共养养殖基地。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这4位村干部——古市镇党委副书记叶永明、村支部书记李泽平、村党建指导员徐建军、驻村第一书记姚锐光。

“在稻田里、藕田里养小龙虾,水稻生长过程无需施农药,龙虾粪便又能肥田,产出的自然是生态好稻米,我们要积极发展这一产业。”叶永明如是说。在强有力的村党组织带领下,该村利用丹布村临近浈江和凌江的区位优势,采用高灌低排的格局,以这种“稻虾和藕虾共生”模式,将传统水稻生产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把原来难以耕种的水浸田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宝地”,既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又形成良性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万事开头难。该养殖项目也因时间紧迫、资金短缺等问题,曾遭遇了来自各方的阻力,早在今年5月,经东莞有关养殖专家团队前往村里考察支招,村民干部都了解到村里适合养殖小龙虾,并确定好了养殖品种。经过一系列准备和筹划,养殖项目几乎准备就绪,但是,唯独相关扶贫基金的审批和落地时间远远超过小龙虾养殖旺季。

就在这紧要关头,徐建军拿出10万元做垫资,用于开挖养殖池、购买消毒用品等,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李泽平拿出8万元前往湖北购买虾苗、饲料等,甚至用自己的房产作抵押来承担养虾的风险,并在7月29日把第一批虾苗顺利地放入池塘养殖,确保养殖项目如期如质地推进。

“早在7月底,白天的太阳非常猛烈,为了让虾的存活率提高,虾苗只能在阴凉的夜晚放入池塘养殖,为了赶养殖期,咱们几个干部与部分村民每夜都在田里通宵赶工。经过3个月的养殖,10月29日已经有大批量成品虾产出,很多供应商来跟我们这里合作,现在成品虾已经售罄,剩下一些怀卵虾用于后续养殖管理。”李泽平自豪地说,第一批成品虾卖了1000多公斤,给村集体带来了15万多元的收益,其中41户贫困户就有6万多元的分红。“有了市委市政府和村委干部的大力支持,村里的产业发展势头好,我们贫困户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今年58岁的贫困户叶家万直言。

干部既当“快递员”又当“销售员”

“你看看,这是我们自己开发的电商平台。”叶永明滑动着手机屏幕,把名为“粤北古乡优品”的微信小程序分享给记者,该平台展示着小龙虾、红薯干、有机米露等琳琅满目的土特产,每种产品都列出了傲人的销量额。据介绍,自该电商平台开启以来,电商这趟“高速列车”为乡村生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助推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早在今年8月21日,咱们的对口帮扶城市东莞市企石镇举行了两年一届的企石镇千年秋枫文化节,今年的文化节还特意引入了"消费扶贫"的元素,在美食街设置了两个摊位,给咱们丹布村用作精准扶贫产品促销和实物成果展销。”据姚锐光介绍,4位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准备这次的文化节促销活动花了不少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7天时间,通过电商平台下单,所有运输过去的土特产全部售罄,产品销售额达到20多万元。“回想起文化节那段时光,咱们干部几个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既当"快递员"又当"销售员",为村民获取实实在在的收益,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丹布村产业带动脱贫的成功案例已成为南雄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南雄市将丹布村“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推广至各镇,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养殖,同时依靠“互联网+”电商平台,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垂钓体验、旅游观光的综合性龙虾养殖基地,实现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提高村民收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南雄丹布村驻村干部村支书垫资18万元养“扶贫虾” 真情帮扶兴产业重“造血”

本报讯扶贫不是给钱了事,但在南雄古市镇丹布村,村党建指导员徐建军、村支书李泽平却分别“给”了10万元、8万元,这是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