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韦小英一年开展应急救护教育近200场 多名学员学以致用 成功挽救亲友生命

中山日报 2019-12-06 05:26

韦小英(左)把应急救护知识送进了学校课堂。 受访者供图12月5日,第34个“国际志愿者日”,记者在市红十字会见到该会的应急救护服务队队长韦小英时,她刚刚完成一场志愿活动。这名刚刚满60岁的志愿者慈眉善目,退休10年来,将大部分时光投入志愿服务中。5年前被市红十字会委托担任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服务队总队长后,她把中山应急救护普及教育的重任扛在肩上,每年协助红会卫生培训中心把应急救护知识送进了机关、学校、社区、农村、厂企、和家庭。已有多名学员学以致用,成功挽救了亲友的生命。

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生 陈家浩

追溯起自己的志愿服务生涯,韦小英说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还没退休的她赶到市红十字会捐款。“现场捐款的热心市民里三圈外三圈。”负责收款的志愿者高小红身边放着一盒根本来不及吃而凉了的盒饭。“我被深深感动,当时就提出加入志愿者队伍的要求。”

韦小英10年前退休后,志愿生活从刚开始的一周2天增加为一周四五天。5年前,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到韶关学习应急救护普及知识,韦小英参加培训,学到了很多应急救护知识。为了将这些知识传授给身边的人,她主动扛起了服务队大旗。一有时间,韦小英就带领她的志愿者骨干们下基层,为市民提供生动有趣的课程,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韦小英笑着说,她们精心备课让青少年们很喜欢。“以针对气道堵塞的海氏冲击法为例,我们设计"剪刀、石头、布"记忆方法,"剪刀"是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肚脐上方作为定位;"石头"则要求我们手握空心拳,将拳眼放在"剪刀"的上方;"布"就是伸开五指、紧握空心拳开始快速、有节奏地向内冲击五次,直至异物排出。”韦小英表示,青少年乐在其中,还告诉我们,回家后已将学到的急救知识分享给家人。“这是我们最想达到的效果。”

虽然打心眼不希望学员们面临“学以致用”的场景,但听到学员通过学习急救知识救了亲友的生命,韦小英感到很欣慰。“今年五月,我们为市华侨中学教师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学成以后,第二天就有老师利用所学知识成功挽救了她女儿的生命。”原来,这位老师在下班后发现家中三岁的女儿被一小块奶酪堵住了呼吸道,已出现呼吸困难、脸色发青、口吐白沫等症状。危急之际,老师想起了在应急技能培训上学到的急救知识,迅速通过海氏冲击法对女儿展开施救,几次冲击便顺利将异物取出。“今年暑假,这位老师主动找到我们,希望学习更多急救知识。”这样的例子中山每年也会发生一两起。所谓“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韦小英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掌握急救知识,必要时成为学员们帮助他人帮助自己的“救命稻草”。

新闻推荐

韶关市领导检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促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本报讯昨日下午,副市长高冬瑞率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以及武江区政府、曲江区政府分管领导,对市城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