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学堂垇村: 贫困小山村的美丽蝶变

韶关日报 2019-11-23 08:44

上图为该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彭桂清摄

本报讯日前,仁化县长江镇学堂垇村举行了“广东省卫生村”揭牌仪式,这是继2017年获得“广东省民主法制村”称号之后,该村获得的又一省级荣誉。该村是韶关市委宣传部、丹霞山管委会帮扶的省定贫困村,经过三年扶贫攻坚,学堂垇村容村貌明显改变,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脸上笑容也更灿烂了……

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长江镇学堂垇村党支部积极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党建引领,落实“三个在先”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和“青苗”培养工程,该村从农村党员、致富青年、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择4人作为后备干部;培育了3个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了2个预备党员,确保发展对象好中择优,为党支部注入了新的血液。注重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建立党员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度,带领群众致富。

在党员的积极带动下,不少贫困户开始种植香菇,凭借勤劳的双手战胜贫困。“今年我家有四个大棚,共种植香菇18000筒,一天采摘量最高可达到1200斤,半年收入达3万元,种植香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希望。”在香菇大棚内,贫困户周欠连正忙着采摘新一轮的香菇。

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都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我家今年分到了2940元的光伏分红收益。”日前,在学堂垇村光伏电站收益分配会议上,领到钱的贫困户王贞云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在帮扶单位支持下,学堂垇村建成仁化县村级装机容量最大的一个光伏发电站,该项目投资145万元,于去年7月实现并网发电,促进村集体增收约12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有力壮大了集体经济和支撑了贫困户增收。

立足学堂垇村实际,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推动下,大力推广种植148亩山楂项目,其中带动21户贫困户种植66亩,并与公司签订产供销合同,建立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助推贫困户稳定增收。此外,还积极发展毛竹抚育,已有村民在镇区开办了两家竹子加工厂,带动了当地竹产业的发展。

整治人居环境满村劲吹文明风

结合仁化县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学堂垇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创建文明村,利用村原闲置的小学,改建成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光伏发电等多种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建了4间村小组文化室及村民大舞台,修缮2间村小组文化室。建设了1个小公园和7个小广场,集篮球场、晒谷场、停车场和文体广场于一体,利用新建的文化阵地,今年已开展30多场文明实践活动,受到村民的欢迎。

同时,该村积极推动农村破旧泥砖清理整治工作,利用拆除后的空间,完成各村小组村道硬底化、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社会帮扶资金,完成了161盏路灯安装。争取行业资金15万元完成河坑村绿化美化示范工程,是长江镇首个完成绿化美化示范工程的村。还完成长江镇首个市级旅游厕所建设,完成该村河坑段河堤建设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明显提升了全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乡村文明水平。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学堂垇村民内生发展动力被充分激发,贫困户有效脱贫,道路宽了、房屋美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新建的文体广场迎来了跳舞的村民,一种文明新风尚正悄然兴起。”村支部书记邓家顺高兴地说道。

新闻推荐

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走进仁化县恩村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本报讯日前,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年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艺术专场演出在仁化县城口镇恩村精彩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