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韶关的事 关键在人才
为科学安排好2020年市政府工作,促进韶关市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近日,市政府特现向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公开征集2020年市政府工作意见和建议。在征集内容中,就专门提到征求人才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在韶关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机遇的新形势下,韶关市各地各级干部要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特别是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要坚持把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化韶关市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解决山区城市“引才难、留才难”的有效途径,激发和增强人才活力,为2020年韶关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人才已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切实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正确理念。在韶关全面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生产力的解放、思想的解放,还是体制的解放,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解放。无论是克服思想观念的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无论是优化社会分配机制,还是建构创业创新平台,归根结底都要靠“人”的创造精神。办好韶关事的一大关键原因,就是要让人在韶关能够自由择业、平等竞争、各显才华、多向度流动,全力确保韶关拥有能高效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优化人才配置的制度系统和社会氛围。
“人才难得又难知,就要爱惜人才。”用人才推动韶关全面振兴发展,关键在于用好的机制建设人才队伍。近年来,韶关市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最优的环境,努力把韶关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向往之地。在组织推动上,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组长的“双组长制”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明年,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将人才发展列为县(市、区)经济社会综合评价重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县(市、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用人才推动韶关振兴发展,要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韶关作为山区经济欠发达城市,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直接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难度很大。要破解这一难题,韶关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机制的创新,的确集聚了一批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旅游、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人才集群,助推了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人才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重才爱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这就需要韶关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完善业绩和贡献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进而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重才、用才之风,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舆论环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同理,办好韶关的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能否把事特别是大事办细办实办好,关键也在人,关键也在人才。韶关当前正处于全面实现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机遇,各地各部门就要深入领会“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内容,在识才、爱才、重才、用才上要凝聚共识,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更加重视培养、选拔和用好人才,通过引导人才实干、苦干加巧干,打好打赢思想解放、作风转变、经济振兴发展攻坚战。
新闻推荐
省人大代表在韶开展集中视察时建议 落实重点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13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省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活动,驻韶关市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部分市十四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