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试通航252公里北江航道迈入千吨级时代

清远日报 2019-11-15 09:48

11月14日,北江航道韶关至清远千吨级船闸试通航,首批船只通过清远枢纽二三线船闸。(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作描航拍)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帆全年无间断通航千吨级船舶、韶关到清远水路两天可达。昨日,投资约79亿元,广东水运史上最大的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韶关至清远千吨级船闸试通航。副省长陈良贤,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喜忠,市委常委、副市长吕成蹊,韶关市副市长李欣和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通航仪式。

“以前滩多、水少、航道不定,船易搁浅。今天起北江上常年跑1000吨大船没问题了,晚上也能航行,我正准备换大点的船。”14日上午,在北江上跑船10多年的货船船主老刘对记者如是说。当日试通航后,随着第一批从韶关方向驶来的船舶在飞来峡枢纽平稳过闸,标志着全长252公里的北江“水上高速”全线打通,千吨级船舶从此可通在北江“黄金水道”上安全畅行。

此次北江千吨级航道试通航共有5座千吨级船闸,分别是:濛浬枢纽二线船闸、白石窑枢纽二线船闸、飞来峡枢纽二三线船闸、清远枢纽二线船闸。至此,北江各枢纽船闸的“瓶颈”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北江千吨级船舶可从韶关孟洲坝下游通往佛山三水,所需时间将从通航前的十几天缩短为两天。而北江千吨级航道剩余工程孟洲坝枢纽二线船闸计划于2020年6月底建成通航,白石窑枢纽一线旧船闸拆除重建计划于正式开工后24个月内建成通航。

据悉,北江千吨级航道项目按内河Ⅲ级、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建设,通航保证率98%,项目主要工程包括五处水利枢纽新建二、三线船闸共7座,沿线航道整治全长252公里,新建特大桥1座、大桥6座,桥梁通航孔防撞加固14座,以及航标、锚地、交叉工程等配套工程。项目具有工程门类多、工程规模大、点多线长等特点,有克服溶洞发育难、深基坑开挖难、邻边保护难、征地拆迁难、防范超预期洪水难、地质水文危险的“五难一险”特征。

目前,项目自2015年动工以来共开展7项科研课题研究,获得17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10项专利正在申报,多项工法获得省级奖项,在溶洞处理、地连墙施工、船闸基础处理、大型船闸结构施工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广东省北江航道开发投资公司表示,北江项目韶关至清远千吨级船闸试通航顺应了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消除了船舶过闸拥堵现象,航道通航能力显著提升。随着北江项目建设的全面完成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全线船闸未来将实现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其通航能力、过闸效率还将进一步提升。这对于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转型升级,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推进绿色水上交通和平安水上交通建设,加快内河航道现代化提升提供了坚强支撑。

延伸阅读

北江清远段年货运量预计达到7000万吨

千吨级航道试通航前,受航道制约,北江清远段的年货运量约2000万吨,船舶运输仅占全市货运两成,这与清远所具备的自然、区位优势极不相称。因此,省委、省政府认为提高北江通航能力迫在眉睫,并决定启动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2014年12月17日,北江(乌石至三水河口)航道扩能升级先行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10月28日,北江(韶关至三水河口)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全线开工。

经过4年多的建设,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顺利完工后,北江将与西江连通并入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千吨级船舶能顺利通航,将成为粤北地区与沿海港口互联互通的便捷通道。大宗物流低碳运输的实现,将有效改善北江流域的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北江沿线的韶关、清远、佛山等城市均将受益。

据业内人士估算,北江航道升级为千吨级后,临江建设的海螺水泥、海螺型材、台湾水泥等企业不断增长的大宗能源、原材料将能以更经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运往各地,大约可形成3000万吨以上的运量,相当于一条四车道高速公路。更值得注意的是,北江沿线枢纽的船闸扩能升级改造后,目前枢纽船闸业主多、管理各自为政的状态也将改变,数字化的全线统一管理将大大提升过闸效率。

市交通部门预计,千吨级航道全线通航后,随着货物运输速度的提升,以后预计清远的年货运量可达到7000万吨,并将结束每年有近一个月的断航时间,为北江流域乃至广东省经济发展提供大运量、低成本、节能环保的水运大通道。

新闻推荐

教育界“大咖”李希贵来韶作报告 明晰育人目标 推动教育发展

本报讯近日,市教育局邀请我国教育界“大咖”、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来韶作报告,为韶关传经送宝,助力韶关教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