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出平湖 造福千万家 河源新丰江水电站建设小记

河源日报 2019-11-10 07:40

■黎雄才《新丰江水库》(国画),1965年,广东美术馆藏。亚婆山,一座440米长的大坝,驯服了桀骜不驯的新丰江,造就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将大坝下游3公里处的河源城从洪涝灾害的威胁中解救出来,将东江沿岸数十万亩的贫瘠之地灌溉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东江是珠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一条支流,新丰江、枫树坝与惠东的白盆珠水库是东江的三大水库。这三大水库是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兼有发电、航运、城乡供水、灌溉等综合效益。新丰江水电站源源不断输出的电力,更是成为河源及周边地区乃至广东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血脉。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新丰江水电站是广东电网的重点水利工程,发电量占到了广东全省一半以上。上世纪90年代之后,新丰江水库由发电改为保障供水为主。2019年10月,新丰江水电站获评广东十大最美水利工程。

1953年,建设新丰江水电站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

小水电站,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城市居民送去了电。

这些小水电站虽然在各地发展较快,但也只能供城镇照明和发展一些小工业,在乡镇也只是为碾米和加工其他农产品提供能源。而且,这些小水电的用电范围小,发电机组小,电压频率不稳定,导线线径小,电能质量差,难以适应即将到来的经济建设热潮。

历史需要大型水力发电站。

河源大规模用电的历史,得从新丰江水电站的建设说起。

1953年,建设新丰江水电站的设想出现在新中国的文件上。新丰江水电站建设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

1957年5月29日的《大公报》刊发了一则消息:《广东新丰江上筹建大水电站将比流溪河水电站大四倍半》。报道称:在我国广东省珠江流域东江水系的一大支流——新丰江上,将要出现一个大型的水力发电站,这个水电站的初步设计工作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新丰江水电站距广州赣南矿区200公里,这个水电站建成后将投入广州赣南电力系统,成为我国南方一个以水电为中心的电力网。新丰江水电站将成为这个电力网中的主导电站,容量比正在建设中的赣南上犹水电站大3倍左右,比粤北流溪河水电站大4倍半左右。

这个水电站的设计工作,是由电力工业部广州水电设计院负责的。

新丰江水电站位于河源市区西边的双下村亚婆山峡谷处,距离市区6公里,为华南地区第一大水电站(水库)。1956年1月,新丰江水电工程由国家计委立项,1956—1957年,国家水利部派出勘探队对新丰江流域进行全面测量勘探。1958年7月15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由新丰江工程局施工。1959年10月20日,大坝下闸蓄水。1960年10月25日,正式并网发电。

新丰江水电站建成给河源人民带来五大好处

1958年的《中共河源县委员会河源县人民委员会关于新丰江水库移民工作的联合指示》提到,新丰江水电站建成后,将给广东人民特别是河源人民带来五大好处。一是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速度。水库建成后可发出大量的电力,利用电力可以建设大型的硫酸氨化肥厂、石灰氮肥料厂、高标号水泥厂、炼钢厂和炼铁厂、榨糖厂、造纸厂等,还可以利用石灰氮和甘蔗渣建立高级合成纤维厂,提取美丽而坚固的衣料。这样一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各种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加速农业社会主义机械化的到来。发展农业的根本问题是机械化。各种工厂建成后,就可以生产大量农业机器和肥料等,满足农业生产最高限度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水电站发出的电力代替劳动力抗旱、防洪、合理排灌,实现东江沿岸水利排灌电气化,还可以引渠自流灌溉稻田60多万亩,河源到博罗之间大片单造田和旱地变为常年不缺水的稻田,单造变双造,低产变高产。三是新丰江水库有巨大的防洪作用,历年来,洪汛期间,河源、博罗、惠阳、增城、东莞等沿东江河,新丰江两岸经常被洪水淹没,沿岸人民饱受洪灾侵害。水库建成后,可蓄水110多亿立方米,减轻河源以下沿江两岸近百万人的洪水灾害30%至50%。东江两岸原来多灾多难、地瘠民贫的地区,将变为物产丰富的东江流域。四是新丰江水库面积390多平方公里,将弯曲的河道变为惠阳专区的人造大海。五是为东江航运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水库建成后,可调节水量,控制流速,使广州到河源航行50吨以上的电船畅通无阻,加快城乡物资交流的速度,发展航运事业,减轻城乡人民消费负担。

历史证明,这五大好处基本上已实现。它的建成,不仅为广东“二五”“三五”期间计划发展地方工业,使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建成一个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和廉价的动力,还对珠江三角洲的电动排灌起了促进作用,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亚婆山亚公山之间筑坝缚苍龙

新丰江大坝为何选在亚婆山?

珠江流域发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河源地处东江、新丰江上游,千年来,两江洪水为患,不绝于史书。查光绪年间以来的史料,凡涉洪涝灾害,多为持续暴雨所引发。河源自南齐建县后,原建城于今上城,这是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但1000多年来,每到改朝换代时局动荡之时,河源城总是首当其冲地遭受兵燹,尤其在元朝时,更是满目疮痍。当局便将县府移到下城,结果下城靠着新丰江,一到涨水时,人们只能呼号着撤离家园,逃到上城高隘处。这样的场景多次上演,人们不堪其苦。明万历年间,李学颜家族率先入住已荒废的上城,时人仿效,也逐渐再度搬入上城。后来,随着人口增多,下城、下廓沿江一带仍旧住了许多居民。

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那场大洪水,给下城一带居民带来了灾难。曾治黄河有功的广东巡抚吴大澂,在赴惠州勘灾途中写下诗句:“大小两江同日涨,危城岌岌势孤悬”,道尽当年洪灾时的危急。

正因为几乎年年发大水,新丰江、东江仿佛爱捣乱的苍龙,需要被驯化。新丰江大坝,便是驯服苍龙最大的“法宝”。综合上述多种考虑,在河源新丰江兴建大坝,如箭在弦上。

1955年,上海水电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在新丰江两岸勘察。次年1月,这项工作由华东水电工程广州勘测处接手勘测。

在新丰江两岸,亚婆山和亚公山两山夹峙,形成上下落差数百米的河谷,形成险滩,令从韶关新丰沿江而下的船工心惊胆寒。过了河谷后,便是江宽水阔的缓流。

大公报记者方匡看到,只要在亚婆山和亚公山筑一道坝,便能将两边不绝的山脉连成一个天然水库。坝址就选在亚婆山上,并不是偶然所至,在此之前,还有两个候选坝址——新丰江上游锡场区河洞乡虎吊径、半江乡黄猄径,但这两处因地质略逊、水头较小而被放弃。

1956年6月,中国水力电力工业部成立广州水力发电设计院后,新丰江电站的勘察设计便交由该设计院负责。

1957年9月,亚婆山峡谷正式确立为新丰江水电站坝址。

在相关勘测报道中,对该坝址的描述是这样的:“地形优越,地质良好,坝段系粗粒花岗岩区,坚硬密致,漏水率小,地质无重大构造问题。”

勘测设计人员于1955年8月开始对流域进行勘探,踏遍青山找坝址,不辞劳苦绘蓝图,次年11月完成技术经济调查报告,并于1958年4月提出了初步设计方案。

工程设计人员本着充分利用和最大限度综合开发水利资源的精神,对建设的规模、工程总体布置、坝址、坝型、设备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通过比较,坝址选定在亚婆山,这不仅在地形、地质上优越,而且在水能上,同一正常高水位,可提高电力5400千瓦;在水工方面,因峡谷断面小,可减少水工投资及工程量;在施工上,由于对外交通方便,场地开阔,便于安排营造布置。对坝型的选择也经过多种方案比较,最后选定了比较新型的单支墩大头坝。在确定坝体截面形状后,全体设计人员下工地绘制施工图,奋战4个月,完成技术施工设计。

新丰江大坝从1958年7月15日施工,到1969年9月结束,从建设到加固,前后历时11年。

在这11年里,无数劳动者从四面八方前来支援建设,10.6万新丰江沿岸人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故土,接受国家的安排,挈妇将雏,辗转移民。

新丰江水电站建设工程,经过了垮堰、地震、加固等艰辛之至的历程,终于如期完成。

黎雄才为新丰江水库作画

今年7月26日,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1949—1978)”开幕,一幅岭南画派著名画家黎雄才的作品《新丰江水库》,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这次展览以1949年至1978年广东中国画的改造与转型为主题,集中展现了广东艺术家特有的时代性。黎雄才此画,是这个主题的代表性画作。因此,在《新快报》等媒体的报道中,都以这幅画作为主打配图。

这幅国画作品《新丰江水库》,是黎雄才于1965年8月在广州画的,画面是植被丰茂的亚婆山峡谷中的新丰江大坝正在泄洪,连绵山间是林立的输电线路铁塔,其余电机、屋舍、正在施工现场的吊车、桥上的卡车等等,都是现代的元素,与传统山水和谐地体现于同一幅画中。

(本版主要参考资料:《大公报》,《河源文史》第5辑、第6辑,《现代中国电力建设》,《故土家园——新丰江水库移民60年纪实》等)

新闻推荐

新丰: 签约5个项目 投资总额达33亿元

本报讯10月28日-29日,首届韶商大会开幕,新丰分会场活动同步进行,来自各地的近百名客商和乡贤共聚一堂,叙乡情、话桑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