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展青苗“高光”亮相美术“黄埔军校”初见成效

广州日报 2019-10-13 03:51

黄涛 《天堑变通途》(获奖提名)卓莎《白云过山峰——茶马古道新貌》(入选作品)邱佳铭 《八君子图》(获奖提名)梁国辉 《新生》(获奖提名)

花城文艺风景线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大阅兵”——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国庆前后陆续拉开了各大展区的帷幕。作为中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顶级展览,各大美术专业机构都期待能一显身手。而广州画院,无疑交上了一份亮闪闪的成绩单——总计入选作品48件,其中5件为获奖提名作品,12件为进京作品。

具体而言,广州画院在职画家入选作品11件,其中2件为进京作品,在全国画院在职画家中入选数位列第二。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即“青苗计划”)画家入选22件作品,其中4件为获奖提名作品,6件为进京作品;尤为难得的是,国画获奖提名数共12件,青苗画家就有两件,占比达到六分之一。广州画院特聘画家入选15件作品,其中1件为获奖提名作品,4件为进京作品。

启动于2013年,至今共举办了两期的“青苗计划”,学员人数不到130人,在这样一个大展中取得如此可观成绩,可谓高光时刻。“高光”从何而来?“高光”还将辐射多远?无疑值得深究。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江粤军

“青苗计划”志存高远

“青苗计划”的成型,始于广州画院院长方土在薪火相传上的使命感。熟悉中国美术史的方土清楚意识到,近百年来,岭南画派在全国掀起了革新中国画的浪潮,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既源于“二高一陈”所倡导的“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理念,也源于高剑父对年轻人、对美术后备力量不遗余力地培养——为了推动“新国画运动”持续长久地进行下去,1930年高剑父在广州创办了“春睡画院”,全盛时,从学者达到120多人。当中,更诞生了关山月、黎雄才、方人定、司徒奇等一大批艺术大家。春睡画院素有岭南画派“摇篮”之称,也被誉为近现代广东画坛的“黄埔军校”。

今天,美术界是不是仍然需要这样的一个“摇篮”,一所“军校”呢?方土认为,仍然很需要!

“近十几年来,由于美术学院扩招,那些真正有天赋、能画画的年轻人,反而更容易被淹没了。他们往往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转行,这对艺术界而言是很大的损失。虽然表面上看,今天的艺术呈现、传播途径非常多,但要推出名家,其实比以前更困难了。”方土说。正因为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在方土的倡议下和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画院、广州美术学院携同创新,于2013年9月联合成立针对优秀青年美术人才的纯公益性培育平台——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简称“青苗计划”),探索新时期为美术精英“铺路搭桥”的培育模式。

青苗一期50名画家,主要依赖名师推荐自己所带的最拔尖的研究生。另外有一些本科毕业生艺术天赋极高,也会被吸纳进来。

青苗二期画家扩大到了78名,是由许钦松、陈永锵、郭润文、方土、王永等17位美术界专家组成终评会,国画、油画、综合三组大致按照3∶2∶1比例录取。一期青苗画家中还评出二十几位优秀者,组成“杰出青苗画家班”,在二期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以保证薪火相传、绵延不息。

2018年,基于“青苗计划”,由广州美术学院作为申报单位申请设立的“国际青年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青苗“国际班”的成立,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艺术创造力和国际视野的青年美术人才,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种种方式解放“小我”

让小乔木长成参天大树,这是“青苗计划”召集人最大的愿望。因此,科学的浇灌、培土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专家授课、名家走访,常规“传道授业”方式贯穿始终。

专家授课邀请到的都是来自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一线名家,包括梅墨生、陈履生、何加林、何家英等,从艺术的本体到技法等方面给青苗学员们进行了分解、总结,让“青苗”们更好地掌握艺术创作规律。

名家走访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回顾过去,不少著名画家正是由于年轻时得到前辈名师的指点,才茁壮成长起来的。像杨之光先生,当年他在上海时,老师李魁先生写了一封介绍信,让他到岭南来拜访高剑父先生;后来又推荐他北上找徐悲鸿先生。方土则拜访过周思聪先生、程十发先生。这正是所谓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当下年轻人要面见名家大师并不容易,方土深感组织青苗们走访名家必要且迫切。这几年来,青苗一二期的学员们拜访的全国名师不下二十位,他们当中,有各个门类的艺术大家,有功力深厚的理论名家,青苗画家们又都是领悟力极高的艺术尖子,一点就通。

从理论到实践,从经验总结到实际建议,丰富密集的头脑风暴在青苗画家们心中引发了长久的激荡与回响,让大家获益无穷。

二、写生采风、主题创作,实践活动让青苗走进火热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真正有深度、有高度的作品。因此,组织青苗画家们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写生,一方面“搜尽奇峰打草稿”,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风土人情,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

无论是新疆喀什、江西婺源、陕西延安,还是浙江雁荡山、广东四大名山,青苗画家们都留下过采风写生的足迹。而2018年6月到仁化县深入走访红色遗迹,用画笔还原和表现曾经发生在仁化大地上可歌可泣的革命往事,则是主题更鲜明的“深入生活”活动。

写生采风,主题创作,让青苗画家们走出“小我”,走进火热的生活,了解社会现实,更加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三、分类展览、阶段性汇报展,持续激发创作热情与潜力。

展览是创作的高能发动机,也是检阅和巩固培养成果的有效途径。“青苗计划”每年举办一次汇展,出版画册,同时还推出各种专题性展览,这些都极大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热情。

2015年11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了首期青苗画家作品晋京汇报展,“青苗效应”初步显现。今年5月,“青青之苗——青苗二期优秀画家汇报作品展”再次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等出席了开幕式。如此高规格,可见“青苗计划”的影响力。

徐里在致辞中特别指出,通过这批画作,看到青苗画家们敏锐的视角和多元的创作理念,传递出来的是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甚至,徐里认为,在接下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青苗画家会有抢眼表现。这预见性,正是基于青苗们汇报展的优异表现,也是基于专家们的远见卓识。

备战大展充分动员

为备战第十三届全国美展,2018年10月12日,广州画院举行了创作动员大会。广州市委宣传部领导,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等领导和专家专门来到广州画院给在职画家、青苗画家们加油鼓劲。方土结合自身成长和创作经历,强调了在新形势下艺术创作既要关注传统文化,也要反映社会生活,希望青年画家们创作出有社会担当的作品。李劲堃则深入阐释了艺术创作如何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问题。无疑,动员大会为青苗画家们作了思想上、战略上的指导和分析,极大地激发了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各个展区落定以后,广州画院又特别邀请了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刘健,为“青苗二期”学员们做《主题性美术创作漫谈》。刘健的讲座从下午3点多钟持续到接近7点钟,但学员们没有一个离场,都聚精会神听到最后,学习热情饱满高涨。同时,广州画院理论部也遴选了160多个主题作为创作选题,供广州画院画家和青苗画家参考,大大拓宽了画家们的关注视野。

正因为有积淀、有准备、有状态,青苗画家们才能不负众望拿出最优秀的作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进入第七个年头的“青苗计划”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收获了累累硕果,美术“黄埔军校”初见成效。今年7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正式成为“青苗计划”的指导单位,“青苗三期”培养计划也吹响了集结号……在中国美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历程中,青苗们的未来必将更加值得期待。

新闻推荐

仁化县做强贡柑产业 打响丹霞贡柑“国字号”品牌

日前,仁化县以“橘香沁丹霞,粤北悦丰收”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正紧锣密鼓地布展。其中,赤壁丹霞脚下一望无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