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仔”上岸过上好日子,六旬老人15年如一日坚持在家升国旗 “以后要让孙儿们 接替我来当升旗手”
每天早晨,升旗仪式已成为吴惠森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受访者供图
人物故事
南方日报讯(记者/廖瀚罗丽娟)4日早晨6时30分,中山市黄圃镇兴圃大道的一座4层楼高的楼顶上,一面国旗缓缓升起,一如过去15年的每一个早晨一样。对于65岁的屋主吴惠森来说,升旗仪式已成为他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站在黄圃镇兴圃大道上抬头望,这幢居民楼楼顶上飘扬的国旗十分显眼,记者顺着这个标志很快找到了吴惠森的家。一进门,一块写着“振兴民族气概弘扬历史文化”的牌匾映入眼帘。在吴惠森家3楼,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陈列着10多年来耗费大半生积蓄收藏的3000多件藏品,这是他晚年的心血。
这是吴惠森一手布置出来的“家庭军事博物馆”,从今年3月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些藏品大多是抗战时期的物件,是他从拍卖行、古玩街等地收集而来的。国庆期间,前来参观的人比往常多了许多,吴惠森从早到晚陪同讲解,兴奋而自豪。
这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最质朴也最真实的爱国情怀。14岁时,吴惠森跟随父辈在海上开船运货,作为“疍家仔”在水上谋生。在海上飘泊的日子里,国旗成为吴惠森一种信仰,升国旗的习惯就是在年复一年的行船中养成的。50岁时,吴惠森夫妇用存下来的积蓄在黄圃镇盖了一栋4层的小楼房,告别了奔波的水上生活。
“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好多了,要感谢国家的繁荣昌盛。”上岸定居后,吴惠森将升降国旗的习惯带到了岸上,至今坚持了15年。
今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吴惠森对升旗设施进行了改造。原先,升旗用的旗杆是竹子做的,今年8月,他把竹杆换成了6米高的不锈钢旗杆,又用水泥、沙子等搭建起了新的升旗台。
起初,每天坚持升降国旗的是吴惠森夫妇;后来,孙子吴子泷也加入了这个升旗队伍;如今,年仅3岁的孙女吴子滢也加入其中,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唱着国歌、行注目礼。
吴惠森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晚辈们知晓爱国的深刻意义。“现在我是升旗手,以后我要让我的孙儿们成为升旗手,让这个仪式在我家永久地传承下去。”他说。
新闻推荐
各镇区全面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高标准启动 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山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镇区迅速行动,及时对标对表,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