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 为民立新功 韶关市退役军人群英谱(下)
张泽磊
从“优秀士兵”到“劳动模范”
张泽磊是韶关市韶瑞重工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员。
1999年,19岁的张泽磊怀揣着对部队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应征入伍,成为陆军某部的一名步兵。服役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
2001年,张泽磊从部队退役回到河南老家,被安排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然而,改革让张泽磊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2006年7月,经朋友介绍,张泽磊到韶瑞公司工作。刚开始,张泽磊被安排到物流中心上班,成了一名靠力气吃饭的装卸工。装卸工没啥技术含量,随时可能被淘汰,张泽磊真害怕再次成为“下岗工人”。于是,他从同事那儿借了一些机械方面的书籍,只要不加班,每晚都在家里学习。
三个月后,张泽磊获得了一个宝贵的机会:领导让张泽磊去当数控切割机学徒工。后来,张泽磊发现公司采用传统切割方法,不仅浪费时间和材料,还达不到最佳切割效果。张泽磊心想:能不能通过电脑把所有需要切割的零件排到一起再进行切割?说着容易,做着难啊!
那段时间公司生产任务特别重,每晚加班回家张泽磊累得浑身酸痛。但他天天熬到凌晨,琢磨零件排版和电脑绘图。终于,一套程序排好了,他的右脸也被灯泡照得脱了一层皮。经过改进,张泽磊的排版能让一张钢板的切割时间缩短30%,板材利用率也提高了10%左右。
他的努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多次被单位评选为“先进员工”,还荣获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称号。
刘世昌
居功不傲建设家乡
刘世昌,1974年12月入伍,部队服役6年间,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获全团刺杀对抗赛第一名,受到营六次嘉奖。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任班长、代排长,带领全班、全排出色完成战斗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班、战斗英雄排称号,其本人荣立二等功。
1980年2月,刘世昌退伍回乡务农,在家带领兄弟大搞农业生产,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他热心村中公益事业,帮助有困难的乡亲,热心做村中调解员。
退伍回乡以来,刘世昌发扬军人作风,热心公益,甘于奉献。1985年,凤田大村有一户人家发生火灾,当时他刚好路过,不顾危险,爬上另外一家房顶,转接其他热心村民递来的水泼灭大火,那户人家的稻谷等财产得以保全;1986年,他出钱购买水泥沙石修建了一个饮水码头,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困难;村民去水田耕种要经过小溪流,雨天水大,常常影响村民正常的耕作,1987年,他出钱购买水泥沙石,带领几位热心村民一起修建小桥3座,大大方便了村民。
林年昌
大胆创业报国为民
林年昌,生长在拥有全国双拥模范县五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县九连冠称号的曲江区,1980年入伍,退伍后自主创业至今。从2012年以来任韶关市人大代表、韶关市工商联副主席、曲江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1995年成立韶关市顺昌钢材贸易有限公司,2008年获得纳税1000万元以上优秀民营企业殊荣;2008年成立了韶关市曲江顺翔混凝土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能力120万立方米,连年获纳税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成立了韶关市新顺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亿多元建成“顺景花园住宅小区”;2015年11月10日成立韶关市新顺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顺璟酒店;2014年投入5000多万元在曲江区承建一座仿北宋时期园林式设计的现代化学校“余靖小学”。
林年昌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时刻不忘回馈社会。2008年向曲江中学捐款48万元,捐资30多万元参与四川地震救灾;2011年向人民医院捐赠救护车一辆(价值23万元);2012年向马坝镇小坑村捐扶贫款20多万元;2013年向曲江区慈善会定向捐款6.5万元,捐资16万元重建樟市镇南约村心连心桥;2014年向曲江区慈善会捐款15万元,向韶关市书法家协会捐款21.7万元;向敬老院捐赠空调、床、被子等,结束敬老院没有空调的历史;2015年向曲江区慈善会定向捐款4.5万元;2018年捐赠30多万元建造枫湾小笋上李村桥,捐赠16万元建设枫湾镇枫湾桥,捐赠16万元用于建设马坝镇石堡村委办公楼;2019年计划对余靖小学捐款116万元;每年资助贫困学生学费等。
余尚战
退役不褪色真诚暖百家
余尚战是新丰县税务局的一名税务工作者、退役军人、优秀共产党员,于1995年入伍,1998年退役。现派驻遥田镇南坑村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2016年8月中旬,新丰县沙田镇遭遇特大雨情灾情。余尚战听到灾情发生后,他和自发组织的退役军人火速集结,自驾车前往防汛抢险一线,日夜奋战,不畏艰难,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险情排除后,余尚战又马不停蹄地上街清理卫生死角、疏通沟渠,清理运送垃圾。
余尚战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坚持走访慰问老复员军人,2016年8月至今,三年来始终如一坚持着,慰问人数多达150人次以上,经他手送出慰问金多达46218元。
几年来,余尚战跑遍了全县20个村,走访贫困群众和优抚对象400余户,为解决优抚对象的住房难、医疗难、生活难问题作出了贡献。
2018年7月起,余尚战积极配合南坑村“两委”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余尚战积极地联系协调,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以来安全饮水的难题,给村道装上了明亮的路灯,为村里统一摆放环卫垃圾装置、定时清理垃圾,让村容村貌大变样。
叶辉
自主创业回报社会
叶辉,1963年3月出生,现为广东省始兴县光华印刷厂厂长,是一名退役军人。退伍后的他自强不息,以军人的毅力和胆略,于1986年创办了始兴县第一家个体印刷厂——始兴县光华印刷厂,成为始兴县重点民营企业。其企业先后获得韶关市消费者协会“诚信单位”、韶关市民营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始兴县先进个体户等荣誉称号。
1983年12月,叶辉从部队退伍后被安置到始兴县印刷厂工作,他很快便熟悉了印刷的工艺流程。有着市场眼光的叶辉看到了印刷业的发展前景,他决定放弃国营印刷厂的“铁饭碗”,创办自己的企业。在民营经济发展春风的吹拂下,光华印刷厂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4月,他又筹资近百万元购入全新印刷机,使本企业在该县印刷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怀着军人特有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的工厂用工优先安置下岗工人。工厂现有员工30人,其中有21人是下岗工人,占全厂员工数的70%。
叶辉还从2001年起,以结对帮助不记名的资助方式开始资助该县澄江镇两名贫困儿童,承担他们全部学费、生活费用直至初中毕业。多年来,他为扶贫、助学共捐资60多万元。
林伟平
退役不退志军人风采受好评
林伟平,1970年生,中共党员;1990年3月入伍,1992年12月从部队转业到乳源瑶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工作。
2017年5月16日,林伟平与同事开车外出办事回单位。当车从县国土局途经县迎宾桥时,林伟平无意间发现有一名女子跨过桥护栏,纵身跳入河中。“不好,有人落水了!”他脱口而出。情况
万分危急!他立马掉头、停车,来不及脱掉身上的衣服,便猛地扎进水中。此时,女子已被湍急的河水冲离岸边四五米远。林伟平奋力游向她,一把抓住她,用力往岸边拉,在同事和两名路人的帮助下一起把轻生女子拉上了岸,展现了退役军人的优秀品格。
2008年冬天,百年一遇的冰灾袭击了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各个乡镇,雪灾给乳源广播电视线路造成严重破坏。为早日恢复广播电视信号,林伟平开着抢险车日夜奔赴在积雪覆盖的乡村公路上,将一批批抢险员送往事故现场进行抢修和维护,确保了广电网络的畅通。
林伟平在工作中强调服务第一,大局观牢固,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勇于自我批评,团结关心同事,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徐文明
致力于乡村振兴
的退伍兵
今年58岁的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徐文明,1980年1月当兵入伍,1984年1月退伍,在部队四年,军事和政治素质过硬,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坚守责任。同时徐文明还是父子兵,其儿子徐鑫萍2006年入伍,2019年4月退伍,参军13年,在部队表现同样优秀。
徐文明是仁化县石塘镇光明村人,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在村委工作,目前已有30年,今年是他当村支部书记的第17年。在30年的时间里,徐文明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在他的带领下,光明村的村绩效考核连续多年在石塘镇排名第一。由于表现优秀,徐文明在1996年、1998年被评为石塘镇优秀共产党员,在2002年至2013年里连续12年被仁化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被仁化县评为农村“十佳”支部书记。
在徐文明的带领下,光明村始终坚持以党组织引领村组织和重点工作开展,注重抓好自身建设,积极发挥党建作用,通过深入村小组与党员、村民代表一起商议中心工作,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公开上墙,形成共建家园的思想共识,进一步推动了精准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的深入开展。全村9户精准扶贫户率先完成危房改造并入住;2018年美丽乡村马斯坳顺利完工并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点;今年光明村又成功创建为市级儿童之家、韶关市卫生村、广东省卫生村。
陈韶镇
铁汉柔情照顾病妻19年
陈韶镇,1985年当兵入伍,是参加过对越防御作战的一位参战战士,当年在部队时军事和政治素质过硬,并多次荣获嘉奖和立功。退役后的他来到广东大岭冶炼厂成为一名工人,在工作岗位上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坚守责任。婚后家庭和谐,妻子也是厂里的一名工人。
然而,平静的生活被无情的病魔打破。19年前,陈韶镇的妻子不幸患上糜烂性结肠炎导致行动不便,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无法行动。由于手术危险性较大,陈韶镇最终决定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一开始,陈韶镇带着妻子到处治病,可是,走了大大小小的医院,她的病情仍旧没见好转,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面对生活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他没有气馁,而是把这一切都默默扛了起来,部队特殊的经历和环境的磨练,造就他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2015年,妻子因常年腿脚疼痛被检查出严重骨折,要做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后,妻子腿脚出现了萎缩,为了减少妻子的体力消耗和痛苦,他学会了按摩,便按照医嘱,自己在家里给妻子按摩、敷药。妻子无法自主吃饭,他一勺一勺给妻子喂饭,天气炎热时,他每天用湿毛巾为妻子擦身十余次。19年来,他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承诺,毫无怨言,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间真爱。
他的妻子作为病人,是不幸的,但作为妻子,却又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一个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伴侣。退役军人陈韶镇不离不弃、常年照顾卧病在床的妻子19年,用细心和耐心,演绎了一段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爱的传奇,成为厂里的一段佳话。
薛治国
战斗在侦察一线的年轻警官
薛治国1988年7月出生于广东仁化县,毕业于广东警官学院,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一级警司。薛治国从小就立志做一名人民警察,2009年,他在部队退伍前通过激烈的公务员考试,随后进入广东警官学院定向培养两年,2011年,正式加入人民警察这支光荣的队伍,先后在扶溪派出所、城口派出所、周田派出所工作,现抽调到县局扫黑除恶办。他在实际工作中思路清晰、不畏艰难、冲锋在前,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获得优秀、先进的称号,并受到立功嘉奖。
薛治国作为一名基层执法办案单位民警,始终牢记侦查破案、揭露打击犯罪的神圣使命,心里时刻想着手中的案件。2018年3月以来,他作为“仁化县黄坑镇小溪村委会瑶山村园山、石椅下等山场被滥伐林木案”的协办侦查员,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逮捕犯罪嫌疑人13人,破获了滥伐林木、非法运输木材等案件19宗。随着案件的进一步推进,成功挖出以李某林、李某伟两兄弟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并抓获涉黑犯罪嫌疑人25人,破获了抢劫、开设赌场、敲诈勒索等涉黑案件12宗。
2017年8月,仁化公安局在周田镇抓获一批涉赌人员,但在案件侦办之初,案件的侦查遇到了瓶颈,大部分涉赌人员均负隅顽抗,拒不认罪。为了打破僵局,薛治国和战友们几乎每天加班至深夜研讨案件的突破口,经过连续一个月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终于查实了该案的犯罪事实,并顺利逮捕了该案的所有归案人员。2018年5月,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终审认定,被告人陈某健等人以营利为目的,结伙开设赌场,其行为均已构成开设赌场罪,被告人陈某健等人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9个月至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28000元至3000元不等。该犯罪团伙的成功审判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推动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张作添
身残志坚勇当创业领头雁
张作添,翁源县龙仙镇会联村人,1979年11月生,1998年12月入伍,在武警广东总队云浮市支队服役期间参加擒拿摔打训练时,腰部脊椎严重损伤,被部队评为因公伤残七级。2002年12月退伍返乡。
2010年,在县残联的帮助下他免费参加了市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举办的养殖培训班,回来后,很快筹办了养鸡场。创业初期十分艰辛,但张作添始终秉承着乐观向上、不辞劳苦的精神,累了便在山间田埂上坐着哼哼曲儿,饿了就带点干粮边吃边思索规划养鸡场的前途和未来,困了则直接在鸡舍铺张木板倒头睡。自从认准了经营个体这条路,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在养鸡场搞好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增强致富本领;他四处拜师学艺,并通过报纸、杂志、上网等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相关资讯。
苦心人天不负。通过九年的不懈努力,他的养鸡场远近闻名。2018年7月,张作添受邀给全县368名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友授课。他将多年来学到的知识结合经营经验讲给大家,向他们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他们靠自已的双手致富。他带动群众积极发展生产,先后帮助10多个残疾人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新闻推荐
韶关市区沙洲尾和芙蓉新区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居民在家门口可方便就医
医生为市民群众进行义诊服务。本报讯“以后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了,真方便。”前日,由武江区政府投资、区卫健局建设的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