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仁化 以“一三九”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 2019-09-26 07:07

仁化饮水源头(高坪水库)优美的生态环境。龙全明摄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韶关仁化生态农业博览会启动,现场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南方日报记者肖雄摄

穿行在环丹霞山国省道沿线,绿树摇曳、花草缤纷,丹山锦水如诗如画;暮色下漫步仁化城区,白墙灰瓦具有岭南徽派特色的建筑随处可见,公园广场的人们在轻松舞步中陶醉……

地处粤北的千年古县——韶关市仁化县在积极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入实施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环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红色文化等重点任务,推动仁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今,经济社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迈进,人民生活正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美丽幸福新仁化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201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79亿元,总量与2016年相比增长20.4%。

突出功能定位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森林覆盖率79.98%,林木绿化率81.07%,活立木蓄积量1101.7万立方米……仁化生态资源禀赋优越,近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现,为韶关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提供重要支撑。

不久前,仁化县正式加入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列。对标创建标准,该县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建设水平,努力把仁化打造成为一座“秀水环绕、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宜”的“国家森林城市”,让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绿色福利”。

围绕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目标,以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备案为契机,该县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工作,推动绿色生态屏障体系持续优化。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仁化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基础。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了林茶、林果、林药、林菌、林蜂等林下种养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增加了林农经济收入,增强了林农保护林业生态的自觉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仁化县积极对接大湾区所需,按照县域发展功能区域规划(即西部片区重点作为生态工业和工业旅游结构板块,中部、东部和南部片区重点作为生态旅游、生态观光、农业休闲结构板块,北部片区重点作为生态农业农村结构板块),突出生态功能定位,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防御战,确保仁化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在过去的一年里,仁化县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抓好扬尘常态化综合治理工作,强化道路、工地扬尘等面源污染治理,确保空气质量在全市排名靠前;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按照“截污水、关猪场、打偷排、保好水”思路,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好河湖“五清”专项行动和重点河段专项整治行动,结合畜禽养殖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提升改善河流水质,确保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100%。全力配合做好省级“万里碧道”试点工作,加快推进董塘至丹霞街道县级碧道试点建设;扎实打好净土防御战,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与管控,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行为,重点推进凡口矿周边区域土壤治理与修复,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2018年度仁化县生态保护排名韶关第一。

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广东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红山镇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18年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一系列金字招牌是对仁化生态保护利用的最大肯定。

唱响红色主旋律

打造绚美大丹霞

即将开馆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以及与纪念馆隔河相望的城口红军街,都令游客叹为观止。一群群游客行走在红军曾露营过的老街,追忆当年的峥嵘岁月。

以广东省内唯一一座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大型纪念馆落户城口镇为契机,近两年来,仁化筹集投入资金20多亿元,打造“红色+温泉+古村”三引擎的城口红色小镇,分别建设红色古镇旅游区、红色教育培训区、长征拓展生态体验区、温泉养生配套区、田园综合体体验区等,着力将红色小镇打造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以城口红色小镇为红色旅游“拳头产品”,该县辐射带动董塘镇安岗村打造省级“红色村”党建示范点,修缮了石塘镇石塘古村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建设了城口镇上寨村和恩村美丽乡村等,精心推出了多条红色文化旅游路线,其中,丹霞红色文化线路:丹霞山→瑶塘新村→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恩村古村→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街被列为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如今,仁化多条红色文化旅游路线成为了广大游客重温红色历史、体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洗礼的首要选择,带旺了革命老区镇和村的农特产品、农家乐、民宿等经济的火爆,促进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

仁化县是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的主战场,拥有21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

近年来,仁化县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景区资源和仁化县作为广东重点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优势,积极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游客旅游休闲首选地。

仁化入选“2018中国最美县域”,丹霞山科普小镇被评定为广东省首个科普小镇。当地成功举办“红色古驿道·重走长征路”红旅足迹徒步活动、首届丹霞山半程马拉松赛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

据统计,2019年1—7月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数568.8万人次,同比增长12.05%,其中过夜人数233.83万人次,同比增长35.32%。

固本强基党建引领促发展

“县里建了光伏扶贫项目,让我们每个贫困人口每年都能获得1047元分红收入!”在仁化县董塘镇安岗村贫困户谭丙秀家里,他对仁化县委书记林国华说:“"一线双联"民情夜访制度好,县领导干部像走"亲戚"一样经常来我们家,帮助我们。”

这样的良好局面得益于仁化建立的“民情夜访”工作制度。该制度明确县四套班子领导和“法检”两长每月至少开展2次、县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开展1次、镇(街)干部每周至少开展1次,晚上住在挂点的镇、村夜访民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以来,该县四套班子领导结合“一线双联”“民情夜访”等载体普遍开展活动490多次,为基层解决问题280多件;镇(街道)、村(社区)收集并解决群众“民忧”1500多件。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仁化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规范化建设、组织力提升为重点,先后创新了“固定党日+”“一线双联”“民情夜访”“网格治理、组团服务”等党建工作载体,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全县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仁化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018年以来,该县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了125个村(居)的党群服务中心和组织活动场所,建成了11个镇的乡镇干部交流宿舍,创新以实绩为导向的考核方式,不断增加基层党组织凝集力、号召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其中,为破解交流干部“走读”问题,县委投入1500多万元奖补乡镇交流宿舍建设,在11个镇(街)新增交流干部宿舍约200套,有效解决乡镇交流领导干部住宿问题,确保县镇两级干部全部落实好“五天四夜”住县、住镇工作。

“现在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少了,大家干事更用心了。”该县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纵深

积极融入服务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仁化改革发展的大机遇、大文章。该县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一三九”发展战略,落实县委制定的县域发展功能区域规划,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抓好“六个持续”、打好“三场硬仗”、落实“十项具体工作”,奋力在积极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仁化县域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当前,仁化正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以项目拉动县域高质量发展。韶能本色丹霞生活用纸、美华电源等近20个新招商项目已落地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2019年1—8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1.4亿元。

具体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着力打造粤北生态屏障主阵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抓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工程建设,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生态效益、生态优势,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着力打造旅游休闲首选地。按照“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红色文化等多业融合,将城口红色小镇、石塘双峰寨、董塘安岗村等景点串珠成链,吸引更多大湾区游客到仁化旅游休闲体验。

——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以大湾区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仁化贡柑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柑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强做优贡柑、沙田柚、茶叶等优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绿色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和服务专供大湾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着力打造产业重要承接地。抓住大湾区产业溢出效益的窗口期,通过仁化县省级产业转移园、优化营商环境、虎门仁化对口帮扶和定向招商等方式,积极引导大湾区优势行业、企业向仁化功能性转移。

城镇大提升环境大变样

“这个广场非常漂亮,设施很齐全,风景也很美,小孙子每次过来玩都舍不得走。”在仁化县丹霞新城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运动健身区等格外热闹,市民李阿姨对城乡环境的变化称赞不已。这喜人变化得益于仁化县结合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和环丹建设,全力贯彻落实韶关市委县城“439”、乡镇(镇街)“139”提升行动计划及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提升。

城口镇作为全市“139”镇街整治提升行动首批试点镇,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推进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镇貌的整治,下大力气围绕镇区街道、红色广场等九大项目进行改造提升,镇街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内涵彰显城市底蕴。围绕打造“善美韶关,仁爱仁化”城市品牌,仁化县将“仁”文化、丹霞旅游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城镇建设中,形成了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的城市文明“窗口”。环丹霞山国省道沿线两旁上千栋房屋外立面按白墙灰瓦的标准粉刷,并融入当地红色文化、丹霞旅游文化等元素,对道路沿线建筑的门面、窗、屋檐等进行装饰提升,展示了区域特色文化。

2018—2019年是仁化县城建历史上投入最大、变化最大的两年,累计投入5亿多元,完成县城北门片路网工程、丹霞新城路网贯通工程建设,打通县房管所至省道S246线道路等多条“断头路”,以周田、城口为试点实施镇街整治提升“139”行动计划,完成了环丹霞山国省道公路沿线房屋外立面改造提升并新建成86处景观节点及7个驿站。结合扬尘治理完成233处环丹国省道公路平交口道路硬底化建设。县域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是全市唯一被纳入广东省PPP项目库管理以及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管理库的项目。城口红色小镇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入库名单,仁化县成功入选“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一线走访

乡村振兴提速打造大湾区

“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

6月11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19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仁化县柑橘产业园位列其中,这是该县继今年被认定为“广东省仁化县仁化贡柑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长坝沙田柚荣膺“中国气候生态优品”之后获得又一块金字招牌,助力仁化打响柑橘“国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丹霞贡柑是广东省最大的贡柑产业基地,种植面积约20万亩,该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贡柑之乡、广东省贡柑“第一县”。

如今,丹霞贡柑成为了仁化县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1万人以上,种植户年纯收入可达1.5万元/亩。

丹霞贡柑发展迅速得益于近年来仁化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施策、全域推进,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建设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仁化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以长坝沙田柚、丹霞贡柑、仁化白毛茶、丹霞铁皮石斛、优质米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建成3个万亩农业生态观光园,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9家,家庭农场153家。其中仁化县金喆园于今年8月28日,被公布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不仅钱袋子有了变化,乡村面貌也在改变。走进董塘镇新龙村新源组,一栋栋白亮“小洋楼”的庭院花香,巧具匠心的隔离笆把村庄归整得整洁有序,形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近年来,该县积极落实省、市提出连点、连线、连片发展环丹霞山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环丹霞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工程,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三清一改”以及农村破旧泥砖房的清理整治等工作,城乡一体化垃圾清运处理和保洁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建成了一批美丽乡村。重点围绕环丹霞山23个村(居)250个自然村开展道路连片、设施连片、产业连片、文化内涵连片“四个连片”建设,形成“环丹”美丽乡村示范区。目前,瑶塘新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恩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成了“丹霞彩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工程,全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点董塘镇安岗村基本完工。

扶贫路上一个不能少。通过百香果产业基地等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和42个电商服务点的带动,以及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扶贫措施,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帮扶前(2015年)3515元增加到2018年的13192元。

南方日报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李子初谭玉玲谭作明陈志文

新闻推荐

仁化县举办庆中秋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歌唱祖国 礼赞新时代

群众参与自制月饼环节。龙全明摄本报讯9月11-12日,仁化县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感恩盛世·团圆中秋”主题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