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武江 加快建设生态品质中心城区

南方日报 2019-09-23 06:39

韶州公园(一期)景色迷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韶关市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韶关市武江区重阳镇秋收时节,稻田一片金黄。陈励摄

韶关市武江区正在加快建设生态品质中心城区。韶关市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韶关市武江区是古老而年轻的城区,早在晋朝时就并为“安聂邑”,作为韶关历史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江境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汉末芙蓉古刹、唐代名相张九龄墓、宋代尚书余靖墓,南昌起义军朱德部队旧址、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旧址、青水塘农军炮楼等众多历史遗迹共同见证着武江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武江境内成为韶关市工业新城区,工业建设突飞猛进。1984年建区后,武江区进一步深化城乡改革,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利用其地理环境优势,人才、土地资源丰富等条件,做好土地开发文章,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的经济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扬帆启航,韶关市武江区紧跟时代步伐砥砺奋进。韶关市武江区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紧盯“湾区所向”,对接“湾区所需”,发挥“武江所能”,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把该区建设成为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的生态品质中心城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韶关市武江区抢抓机遇扬帆挺进,担当实干,加快建设生态品质中心城区,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争当韶关改革发展排头兵。

上半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居韶关首位

今年年初,南岭国际诗歌小镇项目、龙归光伏发电项目正式落户武江,两个项目投资共98.5亿元。其中,南岭国际诗歌小镇项目先行区预计2020年建成开业。项目2023年全面完成后,预计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将为韶关市武江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韶关深入推进两区融合改革,把韶关新区打造为对接大湾区先行区。武江区作为毗邻韶关新区的中心城区,地处韶关“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辖区高端办公楼宇、商务酒店、生活小区集聚,同时集中了粤北人民医院和北江中学、东岗小学等韶关名医名校资源,具备了承接大湾区技术、人才、信息流动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提升步伐加快,韶关市武江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相对优势进一步显现,该区在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中迎来前所未有的叠加优势。

韶关市武江区把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贯穿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层次,广州朗圣药业、广东环凯生物科技、广东新蓝天纺织等一批大湾区企业先后进驻武江,为该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GDP同比增长(下同)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6亿元、增长1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亿元、增长14.5%,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位列韶关全市第一。

着眼大局着手小处夯实民生之基

“长者饭堂的伙食真不错,荤素搭配得当……”70岁的谢大爷体验过长者饭堂后这样夸赞。今年9月2日起,每天中午11时许,位于韶关市武江区惠民街道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风采长者饭堂都会迎来一批前来就餐的老年“饭友”。“现在,平均每天约有35位老年人过来用餐。”配餐点负责人告诉笔者。

武江区西河镇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餐点、武江区西联镇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餐点成为韶关市第一批建成的风采长者饭堂配餐点。这是韶关市武江区社会公共服务稳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根据韶关市武江区委九届八次全会的部署,今年下半年,该区大力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和居家康复工作,并大力支持和促进社工组织发展,让群众更有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韶关市武江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收入大幅增长,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近五年,新建小学5所,扩建小学5所,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优质学位近1万个。今年开工建设御龙湾小学、东岗太阳城小学低年级部校区、金福园小学教学综合楼,将新增学位2700个。武江区在韶关全市率先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验收,连续三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县级优秀组织单位”,成功创建一批省级以上的特色学校,围绕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及优化整合,提出了实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供给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思政课创新实践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四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以务实举措推动该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取得进步。龙归镇中心卫生院及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大楼于2018年完成并正式启用,努力把龙归镇中心卫生院提升至二级医院诊疗技术水平,确保重阳、江湾两所卫生院具备一级诊疗服务水平。芙蓉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沙洲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在近日开放,普惠周边8.2万群众。力争年内实现村级卫生站全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依托粤北人民医院医联体,努力强化基层医疗技术力量。韶关市武江区还创新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与分级诊疗服务相结合,把医联体专家、乡村医生、计生健康指导员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立区内分级诊疗制度,促使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广受群众好评。

用好“绣花功夫”

让城区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

韶州公园一期开园、3个老旧小区项目改造完成、18个“五小”项目建设以及主次干道“白改黑”基本完成、城区公厕改造全面完成、北江桥西桥头匝道建成通车……

随着一个又一个城市提升项目的瓜熟蒂落,武江城区面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与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丽,城市管理更有温度,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越发增强,文明城市的幸福底色愈发鲜艳明亮,韶关市武江区迈向生态品质中心城区的步子更加坚定、自信。

去年,韶关被列为全国15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之一,武江区有4个老旧小区被纳入首批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涉及69栋532户约3400多居民。

惠民街道以孝道文化为设计主题,按照以人为本、科学改造、绿色生态、共享自然、文明小区、传递关爱的设计原则,在硬件及管理上对市一建宿舍区实施改造。改造后的小区大门、围墙、广场绿化、停车位、垃圾收运点都让“老街坊”们感觉眼前一亮。

垃圾成堆、污水横流、道路坑洼、三线凌乱……武江区津头岭村曾给市民留下这样的印象。如今走进这里,笔者发现这个村庄正在经历一场美丽的蝶变:沥青路面平整、沟渠通畅、三线整齐,焕然一新。

这些都是韶关市武江区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开展小街小巷改造和城中村整治的成果。武江按照“美好小区、共同缔造”理念,把“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融入改造工作中,推广建立“楼长制”“红色楼宇”“两带头、三参与”等社区居民自治模式,让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共同家园”意识。实施惠民路、沿江路断面、立面改造,完成惠民北片区、新华北片区30条小街小巷净化美化整治,继续扎实推进12个老旧小区改造,用“绣花功夫”、实实在在的“微改造”、浓浓的人情味和周到的体验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建设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宜居品质。

除了提高城市品质和温度,韶关市武江区也在不断激发城市活力,让城市除了亲和力,还有竞争力。在“广韶同城”战略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溢出效应的窗口期,如何推动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让经济发展要素更具活力,武江区委、区政府正在积极探索。武江区提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片区谋划。利用韶州公园辐射效应,优先加快韶关大道北片区规划建设,盘活区级和村集体资产,引入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建成兼具商业综合体、酒店餐饮、医疗卫生、教育、休闲、康养、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新生活圈,打造武江对接大湾区现代服务业资源要素的集聚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以芙蓉山公园、林桥公园为依托,用好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加大专业市场招商力度,大力发展商贸、文化等产业,加快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兼具商业性、休闲性、文化性的生活功能片区。

发挥生态优势

让武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今年1—7月,监测点位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0%,比去年同期上升8.8个百分点;主要监测指标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5.0%;PM10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4.5%。

武江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重金属污染源头基本得到遏制,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明显进展……

这些是韶关市武江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亮出的一份简单而朴实的成绩单。今年8月,韶关市武江区委九届八次全会再次强调,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武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提高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快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北江、武江和南水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建成一批避暑、休闲、康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场所,让武江蓝和全域绿水青山彰显吸引力,努力将武江建设成为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

“感觉现在空气清新多了,只要不下雨就喜欢在附近散步走走。”市民邓淑婷正牵着小孙子在奥园文化旅游城休闲散步。对于武江区扬尘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发生的变化,家住奥园的邓淑婷女士打开了话匣子,由于家门口紧挨着国道323线,一直以来都有较多车辆来往,每每大车经过就扬起灰尘,路边的树木绿植也覆满了尘土,让附近居民直摇头。现如今运输车辆不撒漏了、抑尘喷雾车来回降尘、树木绿植冲洗干净了,空气自然也变好了。

未硬化道路和裸露地也是扬尘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武江区对易产生扬尘污染问题的未硬化道路和裸露地进行了全覆盖、拉网式摸底排查,并进行全面硬底化和绿化。武江桥西侧桥头一侧破旧房子拆除后,该区用景观植物对地块进行复绿,绿草红花相互映衬显得煞是好看,这样别致的街头一景引得过往行人连连夸赞。

在农村,绿意环绕的村庄也让人神清气爽。走进重阳镇万侯村,一棵巨大的榕树在池塘边撑起一把绿色的巨伞。在江湾镇湖洋村,一棵绿意盎然的巨大古树同样以舒展的身姿洒下一片阴凉舒适的树荫。这些福泽后人的古树,用满天星辰般的绿荫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休闲散步、乘凉聊天、摇着扇子话家常的好去处。

结合镇街环境整治提升,在镇区周边利用河流、道路绿化,创造优美绿色环境,依托全区97棵古树名木,建设西联赤水村“古樟园”、江湾胡屋村“古榕园”、重阳万侯村“绿美古树乡村”等古树公园,通过对古村落、古民居、古树木的保护利用,做好绿化点缀工作,使乡村历史文化遗存重新焕发活力。绿色生态优势,这是武江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底气。武江正用心用力念好“山”字经,在向着建成“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格局的方向大步迈进。

水是生命之源。武江区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自全面建立河长制责任体系以来,全区党政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河长制工作从“有名”走向“有实”。通过河道水面漂浮物专项清理、入河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和清障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龙归河龙归镇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有效提高,十里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45家散乱污企业的全面拆迁以及覆绿工作的顺利推进,有效地保障了韶关市民饮用水安全。龙归南水省考断面水质不稳定现象得到了持续好转,溢洲电站水面漂浮物的常态化跨区域清理,有效地促进了跨界水环境持续向好发展,农村生活垃圾入河漂浮物同比减少90%以上,河湖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一线走访

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让武江乡村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龙归河畔,四座圆式粮仓和几栋苏式粮仓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今年年底,以这几座饱含历史底蕴的粮仓为基础改建的乡村振兴实践培训中心将惊艳呈现在众人面前。

南水河边,两岸一片绿意盎然,石阶小路、竹篱笆和绿色植物尽收眼底,充满农家味道的民居和袅袅升起的炊烟,清新美丽,风景如画。

倒流水村大榕树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湾河里,河道中错落有致地堆砌的巨石,石缝中绽放着一丛丛格桑花,堤道上绘制的一群游曳的鱼儿,仿佛刚刚从河里蹦出来,美不胜收。

这是韶关市武江区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的一幅幅新画卷。作为毗邻韶关新区的中心城区,武江区谋划发展城乡融合先行区,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蝶变,令人期待。

如何承接吸引大湾区产业转移?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平台在哪里?韶关市武江区委给出了答案:加快推进莞韶城三期龙归片区,规划建设城乡融合先行区。同时,加快推动龙归“139”镇域提升,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缺的短板,不断完善周边生产性、生活性配套,加快中心镇扩容提质,为中心城区人口集聚提供优质承载空间。加快龙归粮仓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和冲下样板村的建设,打造成为全省的兴农教育示范点、研学培训首选地和粤北美丽农居样板村,未来的龙归镇,将成为以乡村振兴为纽带的教育、体验、休闲、旅游示范区,城乡融合创新发展。

说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在推进现代农业集聚发展方面,武江区制定了“五朵金花”特色农业产业规划,以西河北郊、重阳为重点,谋划建设5个1000—2000亩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打造“特色明、效益好、农民富”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力争成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以优势龙头企业为带动,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扶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创建。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拓展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和销售平台,大力提升武江特色农业影响力、竞争力,让农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

龙归粮仓、桑葚基地、白石花海……串珠成链,乡村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做好山水文章,用好红色文化、龙舟文化和客家民俗,抓好岭南诗歌小镇、龙舟训练基地、田园综合体、沿河慢行绿道系统,龙归—江湾融“青山游赏、乡村生活体验、现代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带、西河—重阳集“文化旅游、养生度假、田园观光、户外运动”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带,两条美丽乡村发展带跃然乡间大地,这是武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的特色和吸引力所在。

■展望

把握机遇再创辉煌

——绿色生态优势更加牢固,建成有吸引力的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

——经济发展要素更具活力,建成有竞争力的大湾区现代服务业承接地。

——城区品质显著提升,建成有亲和力的大湾区出行旅居重要选择地。

——美丽乡村富有特色,建成有影响力的大湾区“农业园”“体验场”。

统筹:毕式明撰文:唐音杨长虹编辑统筹:甘韵矶

新闻推荐

“借力借智”打造美丽乡村新名片 武江区龙归镇冲下村创建美丽乡村样板村工作纪实

鸟瞰龙归镇冲下村。陈励摄高校学子在冲下村进行入户调研。陈励摄近年来,武江在加快发展中虽然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位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