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岛与铜鼓洲林亮坤

韶关日报 2019-09-22 08:39

大家对于“龙舟岛”是相当熟识的,只要经过百旺大桥就可看到,对于“铜鼓洲”那就可能生疏一些,因其坐落在孟洲坝水是站下游较为偏僻之处。

这一岛一洲屹立在北江的河中心,四面环水,形似“龙舟”“铜鼓”。原本是没有的,不是天降,也不是地生,究竟是怎样凝结形成的呢?根据民间相传是由一条龙舟和一面铜鼓同时而又分别演变而成的,正是名副其实的顾名思义,且听一段神奇的故事:

传说,在那遥远的古老年代,白芒坳(位于北江河8公里处)岸边有个大村庄,庄上祖建一支龙舟队,每年都参加县城在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的龙舟赛,连续三年在竞赛中都吃“猪尾巴”(意思是落在最后面)。

这年,眼看又快到端午节。白芒坳村的族长独自徘徊在江边,正在犹豫不决参不参加龙舟赛的时候,天空传来洪钟般的鼓励声:“你们的龙舟在今年的竞赛中可吃到"猪头"(意思是要夺取第一名)啊。”族长抬头望去,见云团中有一条白龙在对他点三下头便驾着云团朝南飞走了。族长在蛟龙的鼓励下决定参加龙舟赛。原来,白龙是南海龙王的三太子。龙三太子在白芒坳村龙舟队出发时,把身体缩小、隐形,偷偷地躲藏在龙舟的舱底,等到进行竞赛时施展神功,协助白芒坳村的龙舟队荣获“头名”的桂冠,得到一头烧猪、三埕烧酒的奖赏。

白芒坳村的龙舟队欢天喜地在返村途中,忘记烧猪、烧酒要送回祠堂去先祭祖的,个个忍耐不住地开怀吃着烧猪、喝着烧酒,龙舟队领队在开始时是制止过,当看到群情激奋,想到回去村上,相信族长也不会横加指责。获得头名,为村争光,只有表扬嘉奖,想到这里,他自己跟着吃喝起来,吃到只剩烧猪骨头,喝到三埕酒的酒埕见底。这时,龙三太子由于施展神功,需运用强劲内力,不慎创伤了“五脏”,剧痛到失去知觉,气若游丝,加上受到烧酒浓烈气味的刺激,呼吸愈加困难,当龙舟走到六公里“官滩”河道地段时便气绝身亡了。龙三太子生前不够气力现回龙身,死后却恢复原本龙躯的重量,把龙舟压得缓缓下沉,喝得醉醺醺的龙舟队员见状,纷纷跳水游离上岸。龙舟沉没片刻,河面波涛翻滚,巨浪汹涌,浮现出一座比龙舟大百倍的绿洲。

话说回头,龙舟上那面由领导队掌控指挥竞赛的铜鼓,在龙舟沉没时浮出江面,顺着河水漂向下游,经过白芒坳村缓缓地盘旋一会,再向下游飘去,当飘到乌泥角(距离白芒坳村4公里)河面地段沉没,出现如同龙舟在宫滩沉没时的情景,浮现出一座比铜鼓大千倍的绿洲。

初时,当地村民只见一长圆的两座绿洲,长形的取其名为“长角”,圆形的取其名为“圆洲”。后来,当地村民知道那是由龙舟、铜鼓演变而成的,才定其名为“龙舟岛”和“铜鼓洲”。

龙舟岛土地肥沃,是个富饶的农耕区。

20世纪90年代末,龙舟岛借助百旺大桥横空跨越,因为“天堑变通途”的优势,历时不过几年,兴建成为一座被誉为“蓬莱仙境”,又具有现代园林气息的豪华小城区。

韶关芙蓉新城的兴起,招来无数有识人士,其中一位看中铜鼓洲这块“早晨鸣禽集,水土堪清华”的风水宝地,要把铜鼓洲建成避离尘器、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使芙蓉新城的市民又有一个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新闻推荐

多地掀红色旅游热,新主题、新玩法受年轻人青睐 传统红色旅游如何聚人气又接地气?

越秀山下的中山纪念堂已成为广州一张响亮的名片。南方日报记者肖雄摄随着市场的成熟及产品的不断丰富,红色主题旅游的热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