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采取“建新村”“换新颜”“走新路”等不同模式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

韶关日报 2019-09-07 08:49

乌石岭新村掩映在一片翠绿的林木间,蓝天碧水下,青瓦白墙显得格外清新夺目。乌石岭村旧貌。乌石岭新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乌石岭新村一栋栋白色新居纵横延伸,村道整洁干净,户与户之间阡陌相通。下社村的旧房经过改造变成了民宿,既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又被注入了现代元素。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下社村村落焕发生机。下社村民宿后花园种植各种鲜花,游客慕名而来,在此拍照游玩。一眼望去,洋湖村宽敞的道路两旁绿茵遍野,凉亭下的湖水碧波荡漾。洋湖村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房子,整齐漂亮。洋湖村新建了乡村绿道、健身广场。

近期,韶关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持续发力,全市召开农村破旧泥砖房清拆工作推进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拆除了大量破旧泥砖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同时,还活化利用拆后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业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记者走访了韶关市“建新村”“换新颜”“走新路”不同模式的乡村,探寻美丽新农村建设样板。

记者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乌石岭新村村口,放眼望去,极具设计感的客家谚语牌、梦娃艺形牌、文化文明宣传栏、价值观石刻等多种形式的新农村景观格外引人注目,一栋栋白色新居纵横延伸,村道整洁干净,户与户之间阡陌相通,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了解,新村规划先行,采用徽派建筑风格,两层高的新式民居共有29栋,每栋两户,共58户,每户161平方米。一栋栋“双拼式别墅”楼组成的新村,掩映在一片翠绿的林木间,蓝天碧水下,青瓦白墙显得格外清新夺目。新村后面是一个小花园,在保留原有参天大树的基础上铺设了地砖,建起了花坛。村民们三五成群在树荫下乘凉,微风习习,好不惬意。

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优势,做好“乡村资源+”文章,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乳源一六镇下社村是一个客家人聚居的村落,记者看到,该村的村民的旧房经过改造变成了民宿,既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又被注入了现代元素,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村落焕发生机,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民宿共有60间房,床铺、座椅、空调等一应俱全,后花园种植各种鲜花,规划了生态景观、小公园绿道,还种植各色蔬菜作为培植展示。游客慕名而来,在此休憩游玩,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既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又增加村民收入。

记者走进南雄市珠玑镇洋湖村,一眼望去,宽敞的道路两旁绿茵遍野,凉亭下的湖水碧波荡漾,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房子,上面绘画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图案,颇具特色,让旧村换新颜。村民纷纷表示,现在房子漂亮,道路宽敞,住在这里很舒适。据了解,洋湖村共清理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房前屋后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共1263吨;清理沟渠、池塘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243吨;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41280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860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160平方米。新建了乡村绿道、健身广场,把游客引进来,着力打造集红色文化、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

韶关市各地正在持续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绘就乡村振兴幸福图,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污水治理等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到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形象,到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美丽乡村创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拆除破旧泥砖房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并积极参与响应,共同建设美丽新家园。

新闻推荐

10年坚守,守护每一个回家的人 记第七届“感动韶关十佳道德模范”雷洪

京港澳高速公路粤境北段(以下简称京珠北)从刚开通时一年死亡121人,逐年下降到2018年的2人,由“死亡高速”到成功创建平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