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连追两年 追出两所初中 韶关人大连续两年跟踪督办推动两所公办初中复办,可提供优质学位1000个
9月2日,在韶关广东北江中学,当天举行的开学典礼迎来了新一届273名七年级新生,这是该校时隔16年来再次拥有初中部。此前一天,韶关市第一中学的入学礼上也时隔11年迎来了256名初中生。
民办初中“一头独大”,公办初中“积贫积弱”,近年来初中教育“民强公弱”的现象在韶关市区尤为突出。对此,当地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呼吁广东北江中学和韶关市第一中学复办初中部的声音不断走高,但受多种因素制约,一直推进缓慢。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代表连年呼吁,这让韶关市人大去年下决心主动介入,再次倡议复办并连续两年跟踪督办,集中用力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快刀斩乱麻”,终将这一群众呼吁多年也延宕多年的操心事、揪心事办成了民心工程。按照规划,两所初中在满规模办学后,将为当地每年提供学位约1000个。
公办民办力量“倒挂”
阻碍初中教育均衡发展
北江中学和韶关市一中本是拥有初中教学的公办完全中学。本世纪初,为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尽快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曾兴起一股“初、高中分离”的风潮,在韶关以两所中学为代表的一批完全中学便剥离初中教学,迅速扩大了高中办学规模。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当年“初高中分离”的探索逐渐显现出弊端。一方面,韶关初中毕业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当年高中扩容的基础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公办与民办初中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民办初中急速扩大,优质生源非常态高度集中,而公办初中生源保有量持续下滑,学位空置,部分优秀教师随之流失。
初中教育公办、民办力量的“倒挂”,不仅直接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负面影响也日趋明显。民办初中一年动辄1.8万元的高额收费让韶关市区许多普通家庭及低收入家庭子女望而却步;民校在招生上采取各种方式择优或变相择优“掐尖”,也让小升初学生疲于备考苦不堪言。
市人大常委会一致形成
两校复办初中审议意见
如何为一般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公办初中学位?去年初,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之时,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把推动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列入监督工作之一。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岚说,这个提议获得了常委会的一致认同,“大家思想都很统一”。
随后,韶关市人大组织代表视察市区8所公办中小学,试图为振兴公办义务教育求计问策。“这次视察让代表再次感受到公办初中力量的薄弱,短期内在现有独立初中迅速培植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学校难以实现。”韶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何正平说。
韶关市人大把解决问题的目光投向了北江中学与韶关市一中。
在之后不久召开的韶关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十五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很快一致形成了“加快市区优质初中配置培育,当年9月实现北中、市一中复办初中部”的审议意见。这一意见得到韶关市政府的快速回应,在次月召开的政府常务会议上,两中学复办初中一事得到通过。
复办事项被人大代表
票决为民生实事之首
然而,这一民心工程在推进之初面临着意想不到的阻力。去年8月,一份韶关市教育局代表韶关市政府所作的暂缓两中学2018年秋季招生的报告送上了韶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确实也是时间仓促,但也有其他的特殊原因,导致复办初中未能如期实现。”韶关市教育局局长张立江回忆说,“一方面是需要解决场地、师资、经费投入和招生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来自民办初中的压力也很大。”
面对可能再次搁浅的危险,韶关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与教育局把复办工作作为一件重大民生实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进。随后,在今年1月韶关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首次以票决方式,从16件候选项目中差额选出10件民生实事,“加强优质基础教育供给,恢复两校公办初中招生”事项排名第一,再次显示出代表们推动复办初中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意愿。
密切跟踪教学情况
确保打响“第一炮”
在人大持续跟进和代表推动下,两所中学复办初中工作驶上快车道。从今年起,当地财政连续三年安排建设资金约1.1亿元用于两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并同意两校各增加编制111名。今年7月,两校秋季恢复初中的首届片区生招生纳入学区管理,以多校划片、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完成招生。
“应该说借助这次复办初中,韶关公办初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将再上一个台阶。”张立江表示,当地已决定对两所中学校园环境逐年进行改造升级,其中韶关市委党校计划于明年3月整体搬迁,原址划归北江中学使用,借此该校将增加用地面积135亩。
“第一届办得怎么样,意味着第一炮能不能够打响,家长和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何正平表示,韶关市人大还将密切跟踪复办初中教育教学情况。
从复办后韶关市人大的跟踪调研来看,由于招生报名时公办与民办只能选择其一,不少生源害怕抽签不中,最终依然选择了民办,导致两所复办初中招录优质生源比例仍然较低。“明年起我们将探讨改进招生办法,尽可能保障两所中学生源质量。”张立江表示,将探索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大两校小升初直升比例、加强教研考核提升生源素质与教学质量。
南方日报记者骆骁骅通讯员靳林赖国斌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市区韶州大道(芙蓉大道南-城投商务中心段)已完成车头旧村段主车道及辅道沥青路面铺筑,具备通车条件,实现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