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凌大地铺筑致富“黄金带” 南雄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旺村富民纪实
初秋粤北,花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
连日来,记者走马浈凌大地,惊喜地看到,广袤田野上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兴起,南雄乡村大地弹奏出一曲欢快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该市主田镇大坝村百香果基地,800多亩百香果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湖口镇中草药基地今年也是丰收在望。该镇于前年引进众田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草药,规划打造集中药材深加工、观光、科普、采摘、游玩、药膳养生、民宿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目前,已种植吴茱萸、丹参、射干等中草药3000多亩。
珠玑镇长迳村稻虾(小龙虾)共养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和“租金+薪金+分红”的利益联结模式,打造“驿稻虾”和“驿稻米”品牌,建设小龙虾科普基地、发展观赏垂钓等旅游项目,实现养殖和旅游产业相融合。
去年9月,由外出乡贤投资成立的南雄市优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雄州街道和乌迳镇建设集葡萄种植、研发、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葡萄主题公园为一体的1300亩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目前,已完成种植面积约800亩,投产后预计亩产值将达到15万元,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
在澜河镇葛坪村,仙草种植户邓群红的脸上看来看去也是一个“笑”。去年,他家扩种了仙草,面积达到11亩,年纯收入2.7万元左右,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这样的“镜头”在南雄乡村随处可“拍”。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的特色农业产业宛如在田野铺上了一条金灿灿的“黄金带”,让村民脱贫致富,日子更加红火!
发政策“红利”力促农业产业发展
产业兴,乡村旺,农民富。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劲吹,革命老区南雄市卯足了劲,甩开膀子大干特色农业产业。
“当前,韶关市的每个镇(街道)都在推进建设一个100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化基地,旨在通过特色农业这一强大的引擎,壮大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百姓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这样对记者说。
这是南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市出台了一系列“红利政策”,鼓励企业家和农民快干、大干特色产业,让规模化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何让农民由“要我发展产业”变为“我要发展产业”?这就需要政策引导。结合实际,该市出台了扶贫项目“以奖代补”暂行办法,从种养、就业、土地流转、加工业、电商扶贫五个方面出台奖补措施,为贫困户参与四大主导扶贫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激励机制,着重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确保产业项目取得实效,实现增收脱贫。
“仅去年一年,南雄市就奖补贫困户7098户次,发放奖补资金1440多万元。”南雄市扶贫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而在湖口镇党委副书记王昊看来,要让农民积极参与到产业项目中来,关键是要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确保农民“失土不失业,离土不离乡”,农民可以到经营产业项目的企业务工,能够变成企业股东参与分红。也就是说,农民的土地被流转后,并非一次性被“卖身”变为一无所有,还可以有三部分收入来源:务工工资+租金+分红,这三项收入来源远远大于原来农民自种土地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我镇引进佛山老板开发建设的众田中草药基地,就是采取这种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企业发展好,村民收入也有保障,实现了双赢。”王昊高兴地说。他还告诉记者,湖口镇积极打造中草药种植基地示范片,同时链接贫困户自己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成规模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此项目前后已带动周围35户贫困户务工就业(人均月增加收入约800元)和20户贫困户共计45.84亩土地流转。
创新开发机制选好主导产业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绝对不能想当然,也不能一哄而上,各自为阵,而是要树立“一盘棋”意识。
“得有一个好思路,一条好的路子。”南雄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这样认为。
该市林地众多,森林覆盖率高,且水热光照充足,又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红色文化、姓氏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大。
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生态旅游则生态旅游原则,该市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使产业发展扎实建立在有利条件的基础上。
——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选好高端产业。引进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绿色有机农产品阳光玫瑰葡萄,建设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大湾区高端优质“果盘子”。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壮大优质产业。精选优选茶叶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了2000多亩连片茶叶种植基地,投资建设了茶叶加工厂,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传统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稻虾共养的绿色有机农业,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2019年完成2000亩稻虾共养产业基地建设,2020年将达到5000亩以上,亩产增加收入5000多元。
“截至目前,南雄市已经打造形成阳光玫瑰葡萄、优质茶叶、稻虾共养、中草药、百香果等千亩以上连片规模扶贫产业基地7个,其中2000亩以上2个,5000亩以上1个,预计年产值达3.3亿元,初步构建起"一镇一业"发展新格局。”南雄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按照“五有”标准创新投入机制
为规范发展规模化产业项目,南雄市创新提出有组织带动、有一定规模、有效益保障、有利益联结机制、有风险防控机制“五个有”产业标准,积极鼓励各镇(街道)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扶贫产业项目。
增加投入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保障。该市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及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创新投入、加强整合、优化配置、滚动发展。首先是创新资金运营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企业化、市场化的形式统筹规划和规范发展全市产业扶贫项目,破解产业扶贫小散弱难题。其次是创新整合扶贫资金投入机制。扶投公司统筹整合财政扶贫资金、行业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等扶贫资金,精准投入到有市场、高效益、强续航的产业中,并利用扶贫资产资金进行长期滚动投资,不断丰富扶贫“家
底”,解决脱贫攻坚期间和结束后贫困群体帮扶的资金保障。最后是创新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采取“代养代种”“托管代养”“合作经营”等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户将小额信贷资金投向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壮大农业产业规模。
“目前,韶关市扶贫小额信贷共放贷830笔,放贷总额达2595.8万元,其中有2026万元用于发展产业项目,带动523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南雄市扶贫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创新运营机制扶持经营主体
南雄市着力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抱团发展,增实力、闯市场。具体做法是:
一是多方扶持经营主体。通过产业扶持、设施建设、土地使用、信贷支持等政策倾斜,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培育;采取入股合作、产业共建、资产出租、生产托管、订单帮扶等多种方式,支持经营主体多样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二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健全“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人口都能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带动。
三是深化集体资产“三变”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方式,让贫困户和村集体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共同富裕。目前,该市已引进扶持了农业龙头企业5家、现代农业公司10家、扶贫产业合作社22家及农业养殖大户7家,辐射带动农户15000多户,其中贫困户5777户。
培育特色品牌多渠道打开市场
南雄市充分利用建设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优势,创新“电商+消费扶贫”的产销机制,构建线上销售、线下培训,内展外销、爱心认购等多种销售方式,做实消费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变商品,显著增加贫困户收入。
构建“电商+”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由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全市扶贫农产品,在阿里村淘、天猫、京东、邮乐购等多个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线下,由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组织贫困户统一培训电商销售知识,实现就业增收,同时搭建孵化平台,共孵化20余家电商企业,并免费提供场地入驻电商中心。
开启“消费+”实现市内市外相联通。创新“扶投公司+电商+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打造标准体系,全市扶贫产品统一由扶投公司进行认证、由电商中心设计LOGO和包装,在市内设置了2个扶贫产品展销中心,长期展示销售该市扶贫产品。积极推动帮扶单位定点消费扶贫,外扩展销市场。今年7月,该市主办了2016-2018年东莞·南雄精准扶贫成果展示会暨消费促扶贫活动,在东莞市南城街道集中展示南雄扶贫特色优质农产品,打开东莞对口帮扶地区消费扶贫市场。
融合“文化+”培育特色农业品牌。融合南雄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姓氏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培育“阳光玫瑰葡萄”“金友米”“灵潭腐竹”等10余个特色品牌;利用姓氏文化节、丰收节、“重走长征路”、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大力推介本土特色品牌农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价值。
农业产业兴农村农民旺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由于南雄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良好的营商环境,不少企业老板都看好在南雄发展特色产业。
该市主田镇大坝村百香果基地老板廖鉴亮对南雄的发展环境情有独钟。去年11月,他来此种植了200多亩百香果,今年就扩大到了近800亩,计划近两年发展到5000亩。主田镇副镇长王玉杰告诉记者,镇政府全心全意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使企业来得安心,发展顺心,收获舒心。
雄州街道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李干胜对此也感同身受。他和几个老板一起联手在雄州街道建设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从去年10月开始选地,次月就开工建设,到种苗下地,前后仅用了4个月时间。“速度相当快,开工建设相当顺,政府办事效率相当高。”他用了三个“相当”来表达他的满意度和对政府的感激之情。
正是因为有好的营商环境,有好的发展前景,李干胜和他的合作伙伴决心在南雄大干一场。“我们的目标是在南雄打造一个阳光玫瑰葡萄王国!”李干胜说。
特色产业的蓬勃兴起,广大农民群众成为直接的受益者。今年65岁的湖口镇长市村村民丁泽煌原在镇上的单位当保安,一个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而且上班时间长。现在他回到家附近的众田中草药基地打工,每月收入增加了1000元,而且干活时间大大缩短,离家又近,方便照顾生病的爱人。“在这里干活比当保安强多了,我要在这里一直干下去,除非这里不要我了。”他笑着说。
以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产业园付给村民每亩的年租金为600元,每亩每年分红500元,村委会每亩每年分红200元,村小组分红300元,“五年后,分红每年递增20%。”李干胜补充道。
在古市镇丰源村,短短一年的时间,通过建设观赏采摘园、油菜花基地产业,村集体收入从3万元增加到30多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珠玑镇灵潭村,构建“租金+薪金+股金”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光伏发电、休闲旅游、腐竹生产等产业,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1万元,比2015年增长了40倍。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雄全市各镇(街道)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主导长效扶贫产业项目100个,其中,68个重点村已建成特色产业79个,投入扶贫资金3200余万元,链接贫困户736户;18个镇(街道)建立农业特色扶贫产业项目21个,投入扶贫资金1449万元,链接贫困户616户。建立了湖口镇中草药、澜河镇优质仙草、帽子峰镇铁冬青、南亩镇茶叶、乌迳镇中草药种植、江头镇云峰山蓝莓、主田镇百香果等扶贫产业基地,项目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达1000多户。
数据是枯燥的,但它带给南雄农民群众尤其贫困群众的是实实在在的“红利”,是通向幸福安康大道的“通行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隋胜伟)全省检察机关的八大典型案例,为何中山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占据二席?记者从市人民检察院获悉,中山市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