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教育 情系留守儿童 记第七届“感动韶关十佳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沈穗

韶关日报 2019-08-29 08:58

她扎根乡村学校,用坚定的信念坚守山区教育一线31载;她以校为家,几乎把全部的时间与精力都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与许多留守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用细腻的爱心抚慰了一个个幼小的心灵,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妈妈”。她就是浈江区花坪实验学校的沈穗老师。

默默耕耘的园丁

目前,沈穗身兼数职,既是两个班班主任老师,又是学校团委书记,还担任了政教处主任、心理咨询室老师,负责全校的文艺、体育。从教30多年来,沈穗在乡村教师这个岗位上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孩,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教育教学骨干。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担任班主任和负责体育教学始终没有变。

沈穗每接手一个班,都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她每天起早摸黑和学生泡在一起,把全部精力用在学生的日常工作和教学上。周末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学期下来,所有学生家里都沟通了。她在班级管理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不落下一个学生。她常挂在嘴上一句话是:“差生可能是深埋在不毛之地的金矿,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的职责,就是要当好善于发现和挖掘开采金矿的矿工。”

“沈老师带的班级班风正,凝聚力强。”同事们都这样评价沈穗的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沈穗在自身的专业教学上也是毫不含糊。她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基本功扎实,业务精湛,教法独创,有创意、有成效。她实施的愉快体育教学法,推动了体育工作的开展。她的课堂灵活生动,充满了鲜活的时代气息,学生乐学、爱学,成绩显著提高。她曾多次在市、区级观摩教学课上获奖,受到同行一致好评。

沈穗从1999年开始就负责学校田径运动队、篮球队、毽球队的训练任务。多年来,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抓紧训练,从制定训练计划、选苗子,到每一阶段训练亲力亲为,无论风雨还是烈日,都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在她的带领下,该校在市、区级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她本人也多次获得过“优秀教练”等诸多荣誉称号。

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少亲情的关爱,他们有的心情脆弱,容易自卑;有的逆反心理强,容易走极端;有的家境贫困,更需要帮助与关爱。从教多年来,沈穗一直关注着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给予了这些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用大爱之光,照耀着缺爱的心灵,促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沈穗由此被许多孩子称为“爱心妈妈”。

沈穗关注留守儿童可追溯到2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一个深秋的夜晚,沈穗巡查学生宿舍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哭泣。她好奇地询问这个学生后发现,该学生是个留守儿童,因为太思念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而禁不住失声痛哭。沈穗的心灵受到深深地震撼,她意识到,留守儿童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她彻夜无眠,一心想着为这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什么。

沈穗了解到,留守儿童在农村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大多家境困难,缺乏亲情关爱,急需社会与学校的帮助。为了让孩子茁壮成长,沈穗决定用自己的爱心为留心儿童点亮他们成长的天空。

针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辅导等情况,沈穗积极主动向学校反映情况,并拟出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和方法。在她的努力下,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让留守学生实行住宿,组成一个留守儿童大家庭,沈穗义不容辞地成了大家庭的“管家”和“保姆”,走上管理留守儿童的岗位。

二十多年来,她一直视留守儿童如己出,以校为家,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玩耍同成长,把自己从风华正茂、年轻漂亮的姑娘熬成了满脸皱纹的中年妇女。她拥有“婆婆的嘴,媳妇的腿”,默默奉献青春年华,为留守儿童创造出一片碧蓝的成长天地。

新闻推荐

来拍最美古树 赢万元大奖

广州市最古老的木棉王坐落在中山纪念堂东北角。高约25米,冠幅900平方米。信息时报记者叶伟报摄记者前天从广东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