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梅岭三章》的启示
扶青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韶关南雄市梅关古道上,《梅岭三章》的手迹石碑赫然在目,向我们讲述着一段精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史。1936年,“元帅诗人”陈毅在此被困,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多年以后,陈毅回忆起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说,“这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正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6年冬,敌人放火烧山,危难之际,陈毅写下了这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千峰转不尽,十里万重山”的梅岭山区,今天看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然而对于当时的游击队来讲,却意味着极其恶劣、艰苦卓绝的生存环境。陈毅另有一首《赣南游击词》,写到“露侵衣被夏犹寒”“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营已自无篷帐”。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采取频繁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等,游击队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只能独立地进行革命斗争。
就在这样艰难的形势下,陈毅和游击队依然选择了“投身革命即为家”,坚定地相信“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何等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是怎样的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终有回报。他们钳制了国民党军事力量,战略上配合了红军主力的长征。1937年10月,南方8个省13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成为抗日的骨干力量,同时保持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
历史照亮现实。当年,游击队凭着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历经千难万险,战胜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清剿”,经受了饥饿、寒冷、疾病、死亡等严峻考验,保存了革命火种并最终赢得胜利。今天,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更需要弘扬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青山巍巍,绿水长流;古道悠悠,雄关屹立。《梅岭三章》的一字一句,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星,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勇前进。
新闻推荐
全市国省道沿线路域环境及扬尘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要求 全力以赴打好路域整治攻坚战
本报讯昨日上午,韶关市在南雄召开全市国省道沿线路域环境及扬尘治理工作现场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全市路域整治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