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化建设充满民生温度 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市社保局副局长马文娟
全国第一家引入支付宝网上缴纳社会保险的城市,全国首批电子化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上线城市,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粤北韶关,当群众享受着全市人社信息化工作带来的便捷时,背后有一群以精湛的业务水平、过硬的技术本领,默默奉献着青春年华的人社队伍。
其中,自2002年大学毕业后从西北远赴韶关的马文娟,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和英语教育双学士,深耕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从单位技术骨干到市社会保险服务管理局副局长的工作岗位,用17年的青春岁月,开拓了韶关市人社领域的多元服务模式,推动着粤北韶关的社保事业不断发展,荣获第五届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把便民视作使命的“拼命三娘”
人社系统业务庞杂,职能繁多,数据体量大。初来乍到的马文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复杂的工作,深知从事人社信息技术服务,不仅需要会写代码,还需要对各项业务的具体架构和关键节点了如指掌,才能编写出满足业务经办部门和群众服务需求的程序,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全渠道服务平台。为此,她一头扎进了生涩的文件堆里,砥志研思,成为同事口中的“拼命三娘”和“工作狂人”。
适逢2007年,韶关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30万人被纳入保障范围。前来办理参保手续的群众把柜台挤得水泄不通。细心的马文娟发现,大多数人需要在社保局和银行之间来回跑三次,提供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存折等相关材料,既费时又费力。
如何才能让群众少跑一趟?秉持着数据共享和信息跑路的服务理念,在马文娟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市社保局通过与各银行合作搭建扣费平台,同时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彻底解决了群众办理业务来回奔走的烦恼。
“平台推出后,我们都是比较兴奋的,老百姓不用跑来跑去,我们办理一笔业务不到一分钟,到我们社保系统一个窗口就能完成整个参保登记及缴费工作,同时不再提供任何复印件,次年没有变化就不用到窗口了。”马文娟说道。
游刃数据研发项目的“技术控”
尝到了信息化服务的甜头,马文娟开始探索用信息技术开拓人社服务领域的新服务模式——智慧人社。
2008年,她带领团队率先在社保缴费平台上引入了支付宝网上缴费系统,参保群众可以像日常网上购物付费一样完成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缴费工作,韶关市也成为了全国首个使用支付宝网上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城市。
在“智慧人社”项目的建设中,她也不断带领团队攻克难题。为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她带领团队将两层架构的药店接口系统改造成三层应用,但在试运行阶段,一家大型连锁药店刷卡时断时续,她和技术骨干们从发现问题的当天,一直奋战在药店现场,确定问题出在药店的交换设备后,他们又赶回办公室进行调整和压力测试,忙完已是次日凌晨4点。一大早,她又不顾一夜的疲惫,回到办公室观察检测调整后的情况,经过优化,系统稳定运行,此时她已经连续奋战超过48小时。
类似的事迹不胜枚举,在遇到程序故障时,马文娟总是带领团队第一时间投入研发现场,凭自己的技术经验解决了许多难题,确保了全市人社服务网点信息化的畅通运行。
2010年,她推动韶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网上线,韶关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热线成功开通,为韶城百姓提供全天候服务。2012年,韶关市推出首张“二代社会保障卡”,在马文娟的建议和努力下,社保系统与银行合作创新发放模式,得到了省人社厅的充分肯定。
2017年,由她牵头建设的韶关“智慧人社”项目落地,服务覆盖韶关市城乡330万人。2018年末,“韶关人社”官方微信正式运营,不仅提供最新鲜热辣的政务信息,还同时提供社保缴费查询等便民服务。
如今,随着韶关人社系统不断优化经办服务,61项业务实现“一窗受理”,98项业务“指尖可办”,切实解决群众困难、推动社保事业发展的马文娟,也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群众的赞誉。获得第五届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后,她认为这是对自身和人社队伍的莫大鼓舞和鞭策。“社会保障工作是重要的民生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为从事这样一份工作,能够为社会保障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接下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完善、更满意的政务服务体验!”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做好《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广泛收集和听取各方意见,7月31日-8月1日,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