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雄创新推动“三变”改革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邓坊镇里源村通过“三变”改革入股企业发展旅游产业。通讯员供图
韶关市南雄湖口镇张屋村张慈荣家里5亩多田流转出去后,每亩地400元租金,他一下子就拿到了2000多元钱,而且每年还有分红。“这5亩地,我一年忙到头,也就两三千元的收入。现在我把土地流转出去了,2000元立马到手,我还可以出去务工……”说到收入对比,张慈荣心里美滋滋。这得益于南雄当地创新推动的“三变”改革。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这一措施的推动下,当地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快,切实激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等生产要素,稳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凸显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地位,全面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潘俊宇唐音通讯员董子龙
资源变资产激活“沉睡”资源
南雄市地处粤北山区,山、林、水、田等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因为闲置撂荒、现代农业产业推进不快等历史原因,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如何激活“沉睡”的资源,让村民手中的资源变成资产?
去年9月,湖口镇党委先行先试,在张屋村率先探索“三变”改革。通过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林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文化资源、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等,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张屋村“三变”改革股份合作社揭牌成立当日就签约了中草药种植、小龙虾养殖两大基地项目。
“一石激起千层浪”,张屋村的示范带头,激发了南雄各地“三变”改革的热情。该市指导各地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在对全体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彻底厘清村集体和群众的各类资源资产权属。如江头镇大汉村委会,将全村除村民的宅基地、果树地之外的一千多亩耕地折合成资产,交由大汉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邓坊镇里源村将45户农户的林地1100亩、农田200亩流转给南雄市里元生态农业合作社,种植鹰嘴桃、杨梅、黄金奈李等多种水果。
在摸清村级集体固定财产和山林、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基础上,目前,南雄已流转土地8.6万亩发展产业,现有湖口镇、江头镇、邓坊镇、雄州街道等镇(街道)的“三变”改革试点62个。此外,当地还要求每个镇至少要有两个“三变”改革试点。
农民变股东鼓起“钱袋子”
在张屋村“三变”改革股份合作社的作用下,该村每亩旱坡地的租金由每年50元增至100元,水田由300元增至400元,这两类土地的分红标准则分别为利润的10%和15%。
张屋村理事会理事长介绍,该村的入股形式有3种,分别是土地入股、资产入股和人头入股,“经初步计算,每年全村村民的土地租金和分红将达到17万元左右”。去年,张屋村的村民已拿到了第一笔租金分红。
去年底,里源村迎来了第一次产业分红,100多户农民变成股民,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股金。张宗贵是这次分红的股民之一,在股东分红大会上,他领到了属于自己的800元股金分红。据介绍,今年底,张宗贵入股的企业,预计将为股民分发保底分红12.1万元。“这是基础分红,在未来的每一年按照30%的盈利来分红,我们的股民将收益更大。”南雄市阳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今年6月,湖口村委会牛岗坪的村民也迎来了分红。该村50多户村民共领取了76548元的租金分红。村民曾小英笑着领取了3000多元的土地租金分红,“没想到抛荒地流转出去还能有钱收,我流转了田地8亩多,领了3600元租金”。分红现场,该村还举行了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园签约仪式,计划通过湖口镇湖口村张屋农林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合作的模式,将湖口村流转的土地打造成一个规模为1000亩的阳光玫瑰葡萄园产业。
“我们今年还要成立旅游股份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多余的房屋或地面附着物作价入股,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湖口镇党委书记凌生成介绍,目前张屋村正在筹建旅游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随着“三变改革”的深入实施和推广,“三资”得到进一步盘活,越来越多的农民得到实惠,村集体经济持续增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在当地不断涌现。
策划统筹:严亮赵文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一名白发的老妇人在一位妇女的搀扶下走进曲江公安分局信访室,原来白发妇人是自行外出,可能因天气炎热感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