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自单亲家庭,最拿手的是给妈妈做家常菜刘海亮:“等出来工作了,我想多赚点钱,给妈妈换套新房子”
每年都打暑期工帮补家用
刘海亮高中就读于清远市二中,个性开朗,平时喜欢在江心岛跑跑步,也喜欢打篮球。高考一结束,他就去做交通劝导员。7月中旬劝导员的工作暂停后,他没有休息,马上又到城市花园一家蛋糕餐饮店做服务员。“没有特别的难度,都是眼见功夫。”刘海亮说,他负责送饮品、收拾桌子,工作分早晚两班,隔日调班,每日工作9个小时,酬劳是70元一天。“做到8月25日左右,可以赚到好几千呢。”
“目前学费5000多元,加上住宿费,可能需要7000元。”刘海亮说,除了目前暑期打工积累生活费外,入学后还将考虑在校打工。“听说可以在图书馆勤工俭学,我想试试。”对于入学后的规划,刘海亮早已有计划。
初二那年,他接触了互联网,央求妈妈给他买台电脑,但家中困难,无法购买一台新电脑,妈妈跟舅舅说了这事,后来舅舅送来一台用过的旧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刘海亮发现自己对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兴趣,平时会查查资料了解一下,可惜到了初二,电脑坏了。
但他始终对计算机方面保持好奇,高三下学期,他又开始关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信息。今年高考他考了464分,报考了韶关学院,填志愿时,6个专业前3个都是与计算机相关的。
希望能给妈妈换套新房子
爸爸曾是一名摩托车修理工,2008年突发心梗去世。从那以后,妈妈用微薄的工资将姐弟三人拉扯大。生活的窘迫对当时还小的刘海亮来说,并没有太多感受,但家庭的变故让他过早独立,从小学开始,就会自己做饭洗衣、做家务,初三开始,每年暑假去打暑期工,或去农庄做服务员,或帮亲戚看店。“在农庄工作一天有60块钱,包餐,收入和现在差不多。”在他的眼里,每一份工作都意味着收入,可以给家庭减轻负担。
他也曾因为玩网络游戏与妈妈起过争执,“有一天妈妈把插头拔了。”这是印象中与妈妈“争执”最大的一次。如果说妈妈最喜欢吃什么菜,他会自豪地说,“只要是我做的,我妈都喜欢吃。”
刘海亮有两位姐姐,都从事幼师工作,大姐已出嫁,二姐上班的地方较远,很少回家。家中曾扶持他的亲戚也随着自身生活的压力显得力不从心,而妈妈由于常年做制衣工作,右脚和手部已经发麻,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都是常年做工造成的。”
他们的家在小市华中路一个巷子里,是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打从父母结婚时,一家人就住在这里,至今已经20多年了,“等出来工作了,我想多赚点钱,给妈妈换套新房子。”对于未来,刘海亮充满信心和动力。
■声音
2015年7月,清远日报推出改革改版两周年特别策划———“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以媒体为平台,报效清远,建设清远,通过众筹的方式,帮助考得上却读不起的贫困学生顺利步入大学。带着蓝丝带“鼓励、关怀与爱”的初心,我们走到2019年夏天———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迎来第5届。
如果你是一名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入学困难,但只要你有求学的梦想,有上进的心,拨打本报电话报名,就有可能成为资助对象,助学金为每生5000元。报名咨询热线:15915110110、0763-3344110,报名截止时间为7月31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您愿意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圆梦,请加入“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联系电话同上。或许,因为您的一个善举,将改变一个贫困学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为了保障蓝丝带众筹助学行动的公正性,清远日报将对每一位报名的学子进行核实和实地走访,报道贫困学子的求学故事,并持续关注爱心的善举、善款的去向等。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刘洋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张彩霞刘洋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个人在公共场所的一举一动,不仅是素质和修养的体现,也影响到城市的形象。正值暑假,带孩子去商场购物的家长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