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黄沙坑老区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明新农村
黄沙坑村是新丰最知名的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村,地处新丰、翁源交界的深山之中。早在1939年,该村附近的梁坝村开办“抗战学校”时,就经常有学员在这里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秘密发展地下党员,随后建立了黄沙坑党支部。此后,该村逐渐成为地方游击队和东纵北江支队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区域。
红色基因代代传。当前,该村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紧跟潮流、抢抓机遇,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拥军优属,支前参战”优良革命传统和“不等不靠”干事创业作风,依托自然山水、原始生态、红色文化和传统习俗资源,通过“党建+”“红色+”模式,着力打造“云髻红枫”党建品牌,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共同建设和谐幸福的富美家园。
发挥资源禀赋擦亮红色品牌
根据该县党史记载,黄沙坑在革命战争时期有400多人口。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村90%的村民参加了农会,有56人加入了党组织、游击队或民兵组织,期间没有一个农会会员、游击队员和民兵投敌叛变,有烈士10人。解放战争期间,为了对付敌人的烧、杀、抢、掠,村民群众长期睡居山上,因夫妻长期分居,三年间全村没有一个新生儿诞生。
迈入新时代,该村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紧跟潮流,抢抓机遇,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高举红旗跟党走。该村发动乡贤、群众及社会热心人士捐款捐物,在闲置的村小学里建起了黄沙坑革命历史展览馆,并对高山石洞、东江纵队北上部队黄沙坑活动旧址、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革命旧址进行了修缮、开发,全力打造红色党建文化教育基地,擦亮红色旅游和教育品牌,彰显出时代价值。
“目前,黄沙坑革命历史展览馆建设基本完成,已制作彩色画板16块,全部是我村或与我村相关的红色革命历史内容,实物展览室还在进一步补充完善中。”该村村支书张杏德表示,展览室开放以来,已有多批次的党员干部前来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办实事做好事推动脱贫奔康
新中国成立后,黄沙坑村被评定为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村庄。当时管辖新丰的广州市非常关心老区村的建设和发展,先后资助该村建设了简易公路,修建了两座钢筋水泥桥,并资助兴建了一座125千瓦小水电站用于解决全村照明用电问题。在新丰划归韶关市管辖后,韶关市相关部门先后对这条简易公路进行了两次升级改造,铺设了水泥路面并连通到黄磜镇圩,解决了老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近几年来,该村“两委”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挂扶单位的帮扶和指导下,紧抓脱贫攻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与村民群众“合奏”,凝民心、汇民意、聚民力,加强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便民设施建设,先后筹资砌建了环村河堤、文化活动广场,组织开展了“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并开通了村里到高山(战斗旧址)约5公里长的道路,为该村“红色+旅游”发展夯实基础。
“我村四面青山环抱,千米以上的高山就有两座,海拔高,温差大,气候独特,且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常年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自然生态优势明显。”张杏德介绍,该村根据自身特点,鼓励村民回乡创业,大力培育引领乡村发展的“领头雁”,通过发展高山绿茶种植,致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下一步,该村还准备成立植物组培实验室,用于批量培养高山本地茶及兰花产业……张杏德对村里的资源和发展潜力如数家珍、信心满满。
开展创建活动传承乡风文明
记者在该村走访时还注意到,黄沙坑村除了优美的自然山水、原始的生态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外,村民还特别团结友爱、热情好客,据说这是该村“拥军优属,支前参战”的优良传统。当地百姓告诉记者,当年,东江纵队副司令王作尧等领导率队北上迎接王震部队南下时途经黄沙坑,当地群众不仅筹粮筹款热情接待,当地民兵还配合先遣武工队袭击了梁坝村国民党地方武装。
虽然硝烟远去,黄沙坑村勤劳纯朴的民风,热情好客的习俗依旧未曾改变。做客黄沙坑,艾糍、油罩糍、豆腐酸汤等本土佳肴的味道,让记者留连忘返、回味无穷,当年纸马宣传队所表演的纸马舞也传承了下来并在当地广泛流传。近年来,该村“两委”干部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为契机,从夯实基层组织入手,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示范,广泛宣传动员村民群众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和优良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如今,走进黄沙坑村,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更趋于完善,村容环境更加洁净优美,村民群众的文明习惯正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正缓缓展开……
新闻推荐
大道至简 水墨新风 陈风新水墨作品展在莞开展,共展出近百幅水墨作品
■“大道至简——陈风新水墨作品展”吸引不少市民驻足参观本报记者赵水平摄6月21日,“大道至简——陈风新水墨作品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