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轩 把自己活成一件艺术品
李礼轩与其雕塑作品《从东方走来》。李彤晖摄
李礼轩经常跟年轻人交流,并向往学习新鲜事物。图为她的作品《聆听的艺术》。受访者供图
李礼轩以钢笔画构图、水墨赋彩,创作出《生如夏花》系列国画。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艺术家,李礼轩十分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图为她的作品《心语》。受访者供图
艺术是李礼轩的挚爱。图为她的作品《勿忘初心·初梦》。
受访者供图
李礼轩身上有种强大的自信,她正在将自己活成一件艺术品。正如她所说:“艺术品是无价的,当你活成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别人会带着欣赏的眼光看你,如同欣赏艺术品一般。”
作为一名艺术家,能够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是幸福的。李礼轩在享受这份乐趣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东莞发展艺术文化原创产品,尽己所能为东莞文创产业注入活力。艺术滋养了她的人生,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受到艺术的滋养。
●文:李彤晖万佩珊
珍惜自己的每一段经历
对于李礼轩来说,绘画是一件愉悦的事。她在还未接触专业的绘画训练时,就开始用稚嫩的笔迹描绘眼前的世界。“当时有很多人夸我画得很棒。”李礼轩回忆道,年幼的自己被表扬后会很开心,这些鼓励使她愈加喜欢绘画,也在她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高中一年级时,李礼轩开始接受专业的绘画训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韶关学院。大学期间及毕业后,她一直在艺术道路上学习再学习,并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及研修,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导师,让她在绘画艺术及雕塑创作上得到更多的引领。
回顾学艺之路,李礼轩十分感恩自己能遇到刘盛夫、杨学军、林霖、桑德罗·特劳蒂、王文明、雷小洲等导师。导师们擅长的绘画种类虽各不相同,但悉心地教导让她少走了弯路,使她可以自由地吸收油画、国画以及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养分,形成如今极具包容与开放的艺术风格。
经过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李礼轩的才华受到导师们的认可,并在10多年前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执着的天性使她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会去想结果如何,而是尽力专注去做,相信总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她非常珍惜自己的每一段经历,即使早已明确要坚持以艺术创作为目标,她还是十分感激自己曾经所从事的与艺术无关的职业。这些经历丰富了她的阅历,也让她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尽管工作繁忙,李礼轩仍然坚持每晚八点钟关闭手机专心搞创作、写日志。在她的工作室里,写满生活日常和艺术灵感的笔记本塞满了一整个书架。每当朋友看到她成堆的笔记本,都会开玩笑说“你有很多秘密”。她总会开玩笑地说:“当有人愿意去翻阅我的日志时,我应该已不在人世,但这些笔记记录着我对生活与艺术的追求,希望能感染到别人。”
工作越来越繁忙,李礼轩感到这样有违初心,便回到自己的家乡东坑镇,一待就是十几年。在东坑,李礼轩也从未停止过绘画与创作,而促使她回到家乡的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对家乡文化事业的热情与支持。2008年,李礼轩为东坑做了一件名为《东坑人士》的雕塑作品,十年后,东坑镇政府又找到李礼轩,希望她能为东坑做一件以“卖身节”为题材的雕像。
学习艺术是一生的追求。李礼轩热爱阅读,莎士比亚、罗丹、莫奈、达利等西方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一直感染着她;而李清照、唐伯虎、傅抱石、吴冠中等中国艺术家们的才华深深打动了她。现在李礼轩正在准备为东莞引进吴冠中的作品,她希望能让更多东莞人在东莞就能看到这位优秀艺术家的作品。
享受创作的过程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自己与花是融合在一起的,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李礼轩回忆道,从8岁握笔开始,她的作品就与花有关。龙藤、天堂鸟、百合、香兰……她的工作室内摆放着各类植物,姹紫嫣红的鲜花与即将凋谢的干花都是她创作的模特。
在花即将凋谢时,李礼轩会用抽干机去除花的水分,尽可能地保留这一瞬间。她开玩笑说:“天堂鸟凋谢的那一刻都要摆出很帅气的样子,要不要那么臭美啊?”2018年,李礼轩根据干花与女人体,以钢笔画构图,水墨赋彩,创作出《生如夏花》系列国画,表达一种独立、向上的精神。
李礼轩对钢笔情有独钟,她在东莞的工作室内摆放着一幅尚未完成的东坑芭蕉钢笔线稿。“因为小时候的绘画工具很少,就拿钢笔来画。”李礼轩说,她的绘画作品主要以钢笔线条为主体,采用彩色铅笔和水彩渲染,色彩浓烈、造型夸张、用笔大胆、构图另类。钢笔流畅的线条使李礼轩善于营造层次纵横、梦幻神秘的浪漫氛围,呈现出极致的东方禅学思想和审美情感,又将西方后现代极简主义理念融入其中,散发出女性艺术家特有的优雅气质。
多年来,李礼轩一直用《花开蝴蝶来》系列记录着自己的蝶变过程,希望能为人们带去反思的力量。在这个系列中,第一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蜷缩着,后面的人物形象皆为站立或飞翔的姿态。她借鉴唐朝飞天的形象,融入雕塑语言,创作出具有古典美的系列作品。
在李礼轩眼中,艺术就是艺术,无需国画、油画或雕塑这种清晰的界限,她很庆幸没有人为她的艺术设限。“我学习多个画种,唯一目的就是吸取它们优秀的艺术元素进行创作,而不是局限于绘画的方式。”李礼轩说,她如今的艺术视野跟她父亲的教导有很大的关系,她父亲时常告诫她,要跳出现有的格局行动,没办法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是可以感染你的周围。
在创作雕塑时,李礼轩周围的人都评价她“很酷”。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在两三米高的工作架上敲敲打打,挥汗如雨,但她的画风又是那么优雅唯美,不禁让人佩服她包容、开放的艺术风格。雕塑与绘画有着很大的不同,绘画可以独立去完成,但有些大型的雕塑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创作手稿、3D建模、安装等工序需要艺术家各司其职才能完成。
李礼轩作品里面充满生活的影子,她喜欢观察生活,塑造的形象极具有生命力。她将松山湖比喻成一位大家闺秀,用《从东方走来》《花开花落》《琴棋书画》《春夏秋冬》四个雕塑系列来表达松山湖的内敛与风采。
“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艺术作品,它的生命是很短暂的。”李礼轩认为,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艺术语言,作品一定要像艺术家本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与概念。而李礼轩已经找到了专属于她的艺术路线,用柔软、优雅、唯美的艺术作品去感染人们。
对于李礼轩来说,唯独艺术创作不能间断,她很享受创作的过程。她认为艺术创作不是一种感觉,而是经常创作才使她有创作的状态。经过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她最大收获就是别等灵感来了再去行动,而是创作多了才会有灵感。
艺术与生活相融
“我相信艺术能让我走得更远,我将自己的作品透过不同的方式得以衍生,从而达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李礼轩曾在画册中写到,艺术与生活的相融,滋润着她的人生。绘画、插花、读书……每个爱好都是她生活艺术化的见证。自律、守时、好奇心……走过30多年岁月的她,既有成熟女性的优雅与理性,还有孩童般的天真烂漫。
她习惯早起,正好那时也是鸟儿“练嗓”的时候,此起彼伏的鸟叫声就是一首交响乐。“我都不用播音乐了,就着它们的歌声开始吃早餐。”从早上6时开始,李礼轩拿起画笔,开启一天的创作生活。有时候一回过神,已是凌晨2时。这样的生活,李礼轩持续了十年。
五年前,李礼轩右耳差点失聪。这是身体给她的警告,于是她调整了作息习惯。从那时起,她坚持自律,晚10时左右准时入睡,早起依然不变。
不管拥有多少重身份,需要处理多少事情,艺术创作永远是李礼轩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上一秒我可能还在打电话,下一秒安静下来就可以投入创作。”李礼轩说,“这一点,连我导师都很惊讶、佩服。”因为对绘画足够喜爱和执着,所以可以无止境地投入精力与专注。李礼轩坦言,进入绘画的世界时,没有人或事可以扰乱她创作的思绪。
除了艺术创作,花和书也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李礼轩经常外出,不管到哪个城市,她都会去住处最近的地方买一枝花。谈到花时,她是愉悦的;谈到读书时,她是感恩的。“书是最廉价的美容品,我每天都会阅读,书滋养了我。”李礼轩提到,她房间摆满了文史、艺术类的书。这些书里,她尤爱莎士比亚的作品。
李礼轩有很多兴趣爱好,也很懂得生活。处理完繁杂的事务后,她会泡一杯茶或咖啡放空自己,或是在书店的角落静坐,翻阅手中的书。她经常跟年轻人交流,向往学习新事物。她像个孩子般爱探索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心和对生活的新鲜感很重要,李礼轩认为,在丰富自身内涵的同时保持纯真浪漫的心态,更有利于艺术创作。
“女性应该不断成长、丰富自己,活成一件艺术品。”李礼轩说,当女性活成一件艺术品的时候,人生会变得不一样,没人能对你作价值评判,因为艺术品是无价的。别人会带着欣赏的眼光看你,如同欣赏艺术品一般。
“爱上并从事艺术使我的人生充满可能性。”李礼轩说,生活也好,艺术创作也罢,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懵懂到学习艺术再到确定人生方向,李礼轩用了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如今,她还在探索的路上。
艺术家简介
李礼轩,2004年毕业于韶关学院,当代油画家、雕塑家,东莞美术家协会东坑分会会长。师从著名油画家刘盛夫教授和雕塑家杨学军教授。2009年创建花雨生活艺术馆,2012年8月创设东坑小城故事艺术交流基地及东莞艺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曾参加广东青年美术大展、广东第三届当代油画艺术展、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与设计艺术双年展等多个展览,作品《中国情》于2008年获得“全球华人切尼斯杯”美术金奖,作品《花季年代》获得首届中国(铜陵)国际雕塑艺术展优秀作品。2011年大型雕塑《天籁之音》入选深圳大运会,现永久放置在深圳音乐厅广场。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雕塑作品《血肉长城》正式被广州雕塑公园永久收藏,同年李礼轩入选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艺术之星”,作品《不羁的风》入选第三届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2016年李礼轩成为“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星计划提名艺术家。2018年《生如夏花》系列作品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2019年《我将无我》雕塑作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及获得优秀作品奖。
相关
第二届《融·和》粤台港澳青年艺术家交流联展下月举行
2019年8月6日,第二届《融·和》粤台港澳青年艺术家交流联展将在松山湖举办。届时,来自粤、港、澳、台的20位艺术家将展出100件当代艺术品。主办方还将举办20场艺文体验活动,展览现场将展出20多款艺术衍生品。据介绍,该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第二届《融·和》粤台港澳青年艺术家交流联展的核心是展现融合、和睦、合作的精神,艺术家将为展览空间赋予更多功能,发掘展览更多可能性,探索艺术融入生活、艺术结合科技、艺术携手企业等命题。
据悉,展览由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办,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松山湖分会、广东省版权保护联合会美术和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共东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台湾高科技园管理局、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宣传文体局指导,东莞市莞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东莞艺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办。
据主办方介绍,文化发展应以地方原有特色作为基础,注入新的元素。东莞有着完整的制造业供应链,而松山湖则以高新技术产业闻名,通过推动艺术交流,将展览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IP。
李礼轩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希望通过举办这次展览能促进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与推广。在推广艺术家和艺术展的同时,将文化艺术与东莞制造业供应链结合,开发艺术精品,扩大受众范围,提供一个艺术交流与企业互动的平台。本次展览还将提供优质的艺文活动内容,以满足松山湖高端技术人才的业余休闲,吸引更多东莞城区甚至周边城市的青年到松山湖参观。
新闻推荐
图为越剧《香罗记》剧照。本报讯为丰富广大市民的业余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昨日晚,由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主办,广东省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