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清淑堂”的来历

韶关日报 2019-06-23 08:55

清淑堂,是宋代时韶州一处古私塾学堂。据《韶州府志》记载,“清淑堂在旧九成台下(原闻韶台),宋王安石侍其父王益守韶,日读书于此”。诗人杨申有诗赞:“但愿清淑气,尽散岭海隅。”清淑之意,因古代相传“舜帝南巡奏韶乐”于韶石山、皇岗山。

自古以来,虞舜帝带来了清淑之气,使韶州青山秀水,习习生辉。宋梁寺丞《清淑堂记》称:“张文献(张九龄)、余襄公(余靖)父母之国,卓然清风,振起百世”,可见当时韶州将清淑堂作为兴学重教,培养学子,振兴学风的基地。清淑堂是宋代时韶州城内一座著名的私塾古学堂。

韶关市文史专家李振林介绍:据史料记载:“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王安石的父亲王益以殿中丞知韶州。”王安石童年10岁时随侍其父守韶,当时王安石就读于清淑堂。《韶州府志》记载,宋天圣八年,王益知韶州,其子王安石随同来韶,其时10岁,曾在韶州入学。据清光绪年《曲江县志》记载,王安石在清淑堂读书时,其老师是本土曲江举人谭昉,当时谭昉的两个儿子谭掞、谭昂,都与王安石为清淑堂同窗学友。谭掞、谭昂均成材,登进士或为官。谭掞后来在回忆清淑堂时,一往情深,还专门写有《清淑堂》诗一首,记载了清淑堂的来历,诗中写道:

群峰合势曲江头,

二水交流夹一洲。

地有九嶷清淑气,

人无五岭郁蒸愁。

诗中“群峰合势”是对韶石山的赞美,“二水交流”指的是韶州古城的浈江、武江二水,青山秀水,历史悠久的韶州钟灵毓秀,天地造化,留下了“舜帝南巡奏韶乐”的清淑之气,才使五岭以南的韶州人杰地灵,五谷丰登,熏风南来,一派清澈气爽之景;造福韶州如日中天,欣欣向荣,日新月异。

新闻推荐

曲江区纪委第二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提升党员党性修养

本报讯为加强党员廉政宣传教育,近日,曲江区纪委第二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参观廉政长廊,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