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和他的《粤北故事》
初见赵勇,一位戴着大大黑框眼镜的年轻帅小伙。你无法想象,作为一名外地来韶关工作仅3年多的高校舞蹈老师,却对韶关的粤北舞蹈文化颇有研究。他用了近4年的时间,先后创作出粤北客家题材舞蹈作品《笠人遐想》《山风》《落水天》,粤北瑶族题材舞蹈作品《走山的女儿》《过山》等多个作品。
5月19日,他编导的粤北现实题材原创舞蹈作品集《粤北故事》在乳源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剧场举行首演,赢得了来自省内高校教师、舞蹈界人士,以及韶关文艺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的热烈掌声。赵勇说,他只是想用舞蹈来演绎自己与韶关的一份特殊情缘,用舞蹈来展示韶关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以此作品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粤北故事》以舞蹈艺术诠释“韶文化”
《粤北故事》作品展演包含了《走山的女儿》《过山》《落水天》《第一书记》《笠人遐想》《粤北往事》《山风》《乡愁》8个舞蹈作品,将韶关的瑶族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作品从内容结构、到主题思想诠释、再到舞蹈语言的提炼,无不透露着赵勇的精心编排与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韶关正在打造"韶文化"品牌,舞蹈也是"韶文化"的一种动态艺术呈现,是韶关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具体体现。”谈及《粤北故事》的创作初衷,赵勇表示,主要是想通过舞蹈艺术诠释“韶文化”。
赵勇对“韶文化”舞蹈的研究源于他的硕士毕业论文。2015年,赵勇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初定为乳源瑶族少数民族舞蹈。但到实地调研后,赵勇发现乳源瑶族舞蹈素材太丰富,短时间内无法研究透彻。于是,他转向了其他地域少数民族舞蹈。但他一直对乳源的民俗舞蹈念念不忘。2015年舞蹈编导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赵勇毅然选择了来韶关学院舞蹈学系从事舞蹈教学、创作、研究工作,成为了一名地方院校青年舞蹈教师。
在韶关的采风过程中,赵勇发现仅韶关地域的民间舞蹈就有20余种,少数民族舞蹈、客家舞蹈、红色舞蹈、原始人类舞蹈等等,形态各异的原生态舞蹈汇成了别具一格的粤北民间舞蹈文化资源。随着采风的深入,赵勇发现这些丰富的舞蹈资源开发利用甚少。如何破解二者之间不对等的现状,这也是赵勇来韶关后思考最多的一个课题。
来韶关的第2年,赵勇在韶关编导的首个舞蹈专场在韶关学院公开演出,然而,有人认为他的作品以丰富的舞蹈肢体语言展现了独特韵味的粤北地方文化;也有人指出他的作品对韶关文化元素提取不够全面。从那时起,赵勇决定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锐意舞蹈的创作方式运用到舞蹈编排中,让更多的韶关原生态舞蹈文化展现在舞台上。
3年多来,赵勇凭着对艺术的执着,接连编排出了《过山》《走山的女儿》等多个构思新颖的舞蹈作品,为古老的瑶族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添增了新的活力。尤其是群舞《过山》,运用了当代舞蹈技法编创,塑造了粤北过山瑶迁徙中坚忍不拔、团结奋进的艺术形象。即使是在竞争激烈的比赛场上,《过山》仍以独特的演绎方式获得了广东省第13届大中专舞蹈大赛二等奖、广东省第5届岭南大赛院校专业组三等奖。
2018年,赵勇的脑海中冒出一个大胆的构想,以韶关学院舞蹈系为主,结合骨干力量,构建一个团队,演绎粤北优秀传统舞蹈文化,于是也就有了《粤北故事》的最初构思。
用舞蹈追寻历史文化的印记
在《粤北故事》的创作中,作为编导的赵勇在编创中尽可能地将粤北地方历史、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原与舞蹈的架构进行重建,力求每一段舞蹈都有依据和渊源。
作品《走山的女儿》创作灵感源于赵勇在一次采风活动中偶遇的瑶族哭嫁婚礼。“哭嫁是瑶族传统婚礼的一个重要仪式,女儿出嫁时要通过“哭嫁歌”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和长辈的养育之恩和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那一次的采风,让赵勇想起了自小独自一人抚养带大他的母亲。所以,他通过作品《走山的女儿》塑造瑶族出嫁女儿的艺术形象,表达了瑶族儿女对大瑶山母亲的感恩之情。同时,也以作品表达了他对母亲多年养育的感恩之情。
“作品《走山的女儿》中一把把红色的油纸伞寓意着父母用自己的肩膀为子女遮风挡雨;伞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指路的明灯。妈妈把自己的毕身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女儿,意味着一种传承和生命的延续。”赵勇告诉记者,《走山的女儿》最大的亮点在于舞蹈道具的多样化运用,将一把把红伞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爱的心路,母亲希望让女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
作品《粤北往事》通过舞蹈讲述了抗战时期乳源瑶族群众救援保护受伤战士的故事。在一次乳源瑶族博物馆采风活动中,赵勇被瑶族群众救援保护受伤战士的模拟场景感动了。“这段历史应该让更多的人铭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源自于无数革命先辈在默默付出,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赵勇用舞蹈将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一一在舞台上还原展现出来。
《粤北故事》作品集展演中的题材大多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呈现在舞台上,充满了历史的印记和时代的气息。这也是赵勇作为一名编导对作品所具备的驾驭能力与严谨态度。
传承中创新让更多人舞出美丽人生
5月19日,当《粤北故事》首场演出以优美的舞姿完美谢幕时,你无法想象,精彩演出的背后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没有足够的舞蹈专业学生、没有固定的排练室、没有专门的排演经费……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赵勇带领着韶关学院舞蹈专业和非舞蹈专业的100多名学生,凭着对艺术的热爱、执着和追求,一步步走向前,演绎出美轮美奂的舞蹈作品集《粤北故事》。尤其是作品《粤北往事》,所有的演员都是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他们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均达到了专业功底,具备了舞蹈专业的舞台表现力。
赵勇告诉记者,虽然韶关的群众性舞蹈很普及,但艺术类舞蹈却欠缺。主要是欠缺艺术创作团队,甚至在高校舞蹈系的老师和学生也很少。正因如此,当初选演员就让赵勇费心了。“在韶关学院舞蹈系,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才90多人。”无奈之下,赵勇只好在学校里“海选”热爱舞蹈的学生;因为缺乏专业场所,每次排练,赵勇和他的学生们在学校的乒乓球馆里进行,遇到学校老师打球时,他们就得与“老师”抢地盘;因经费紧张,演出服装往往是学生们自费定制;为了一个理想的灯光、音乐,赵勇常常把自己的工资贡献出来。
“虽然一路走来很艰辛,但也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赵勇告诉记者,韶关学院的校领导知道他们没场所排练时,特意将乒乓球馆让给他们使用;市委宣传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调,助力排演各环节工作顺利;乳源县委给予了灯光、采风和场所的大力支持。令赵勇欣慰的是,辛苦的付出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无论是首场专业演出还是第二场惠民演出,《粤北故事》都是座无虚席,现场观众掌声不断,这无疑是对《粤北故事》的最大肯定。
赵勇常说,作为一名舞蹈编导和高校舞蹈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肩负着地域舞蹈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发扬光大的使命。他希望在他的职业黄金期里能够将粤北地区的这些舞蹈资源收集、整理、汇编、研究,传承并发扬光大。正因如此,他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潜心钻研艺术上,把更多的心思都花在了如何做个传承人。
“要让年轻人爱上传统舞蹈文化,必须给他们一个了解接触的机会。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赵勇表示,想要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还是要社会大环境和舆论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给年轻人一个可以接触的通道。同时,政府应大力扶持青年人才,让青年文艺工作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还要打造文艺精品力作,带动韶关文艺事业共同繁荣发展。
新闻推荐
身穿艳丽服饰的游客成为了乡村游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曲江枫湾镇的荷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赏。曲江鸿雁公园内人头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