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岐坤:尽己所能帮一个是一个从2007年至今“瓦蓝栈”资助学生超5300名,并探索“公益+商业”模式
[摘要]从2007年至今“瓦蓝栈”资助学生超5300名,并探索“公益+商业”模式
扫码看视频报道
人物
孙岐坤,祖籍山东烟台,1999年来到东莞,人称“老孙”,瓦蓝栈公益法人代表、理事长、总队长。从2007年至今,工作之余做志愿服务工作。他的足迹遍布了广东、广西、贵州、新疆等边远贫困地区,为贫困家庭学生带去助学资金,给贫困儿童带去了温暖。从2007年至今,“瓦蓝栈”资助的学生超过5300名。
立夏刚过,东莞街头白玉兰迎风怒放,阳光开始刺眼。对孙岐坤来说,这是很平常的一个周末,但又稍微有点特别。一早,他的伙伴———“瓦蓝栈公益”的志愿者们已经在办公室集合,2小时后,他们将乘车前往韶关,为新丰县黄礤镇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带来助学金。对这群人来说,去农村看望孩子,只是这么多年来普通周末常会做的事情。
没有终点的助学
“瓦蓝栈公益”这个纯草根的公益助学组织于2007年正式成立,至今,“瓦蓝栈”资助的学生一共超过5300名。这个组织的公益法人代表、理事长、总队长是人称“坤哥”的孙岐坤,这个祖籍山东的东莞女婿,工作之余,还在做志愿服务工作,足迹遍布了广东、广西、贵州、新疆等边远贫困地区,帮助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能帮一个是一个,尽我们自己的能力。”孙岐坤这样看待助学行为;在成立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后,从个人的战斗变成集体的战斗,让中心变得更强大有力。
在这群人中,有公务员、有公司职员、有自己做小生意的商人、有工厂工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富人。他们每次助学都是自掏腰包,付出劳力、时间与金钱……这群人,在周末一早就出发,往往深夜才回到东莞。“这样,周末白天的时间就留给了需要助学的孩子们。”
成立基金会将公益“玩转”做大
公益不仅仅是要给予,输血更要造血,因此“瓦蓝栈”从单纯的捐赠转向了可持续发展思维。作为东莞市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的掌舵者,孙岐坤现在面临更多的是如何将社会资源整合进来。
“瓦蓝栈”此前同时运作多个项目时,最多曾有100多万元善款,半年内都处于闲置状态。如果用于理财,一年增值四万元问题不大。此外,成立基金会之后,可以向市民政局申请税前抵扣资格。也就是说,捐赠者给有该资质的基金会捐款后,善款这部分数额可以用于抵税。出于这两个方面的考虑,“瓦蓝栈”拿出闲置的善款,又向社会募集了一部分,共200万元善款,向东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申请成立了非公募基金会。2016年4月,孙岐坤终于拿到了“东莞市瓦蓝栈公益基金会”的登记牌照。
“公益+商业”因透明而更可持续
如何在传播商业文明的同时,让公益性、社会性得到充分体现?商业手段应如何更好解决社会及公益问题?
瓦蓝栈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商业与公益并不矛盾,可以达到三方平衡共赢的一个效果。”孙岐坤介绍,早在2014年瓦蓝栈就开始对“公益+商业”模式进行了探索,比如与银行机构发起了“爱同行”关爱东莞市贫困儿童公益行动,公众在一定时间期限内关注“东莞银行”微信账号,东莞银行替每位关注的用户捐赠2元给瓦蓝栈。最终,东莞银行共拿出了30万元,用于瓦蓝栈助学。
2017年,由南方都市报、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和东莞市瓦蓝栈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慕思·南都“圆梦100”助学专项基金正式成立。该专项基金首期善款共有60万元,将用于东莞市内助学。“商业+公益”为慈善公益事业找到新的表达模式。
采写:南都记者唐建丰(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韶关新丰消防员背着皮划艇徒步在山路,赶往受灾地区。通讯员供图12日20时到13日6时,韶关市新丰县强降雨造成当地河水暴涨,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