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政厅组织全省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开展“开放日”活动 已为4392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受助人员寻亲
小林和妈妈终于团聚
小楠与父母相拥而泣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符畅通讯员 莫冠婷 陈智瑜
按照民政部的部署要求,广东省民政厅近期组织全省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开展2019年“开放日”活动。19日,羊城晚报记者与部分省人大代表一同来到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深入了解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工作。
据悉,省民政厅于2018年初在全省部署开展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专项行动,全省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滞留人员信息台账,健全专业寻亲服务队伍,主动协调当地公安机关,借助全国人口信息系统、DNA信息库、人口失踪库、人像比对系统等大数据比对技术等多种方式开展寻亲。截至今年4月30日,共帮助4392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成功寻亲。
走进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第一站来到的是救助大厅。据该中心主任黄锦清介绍,中心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外地的孩子如在东莞、韶关、河源等地走失,中心将迅速与孩子的户籍所在地取得联系,并护送其回家;而本地的孩子如不幸在外地走失,中心也将与走失地对接,帮助孩子回来。另外,对于“找不到家”的流浪未成年人,中心将提供安置照料服务,经严格核实、评估后,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入学。据了解,目前中心内共生活着42名孩子,其中男生22名、女生20名。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还是全国率先提出“类学校”教育的机构之一。据教师谢丽莉介绍,目前,该中心与东莞樟木头中学、华太学校、东莞启智学校均达成合作,由这些学校指派老师过来进行教学。记者看到,在启智教学电教室内,三名患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写字、分辨颜色。
谢丽莉表示,目前中心开设了一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和初三的课程,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智力进行分班教学。
寻亲案例
19日,恰好有两名受助孩子的家长前来中心办理认亲手续,接回走失多年的孩子。记者也现场见证了温馨感人的认亲过程。
花季少女
东莞走失9年 终于盼来妈妈
因忍受不了酗酒父亲的打骂,小林选择逃出家门。那年是2010年,小林刚满6岁。她被送入东莞市救助管理站,又于当年底转入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继续生活。
据救助保护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丘晓娟介绍,刚来的时候,小林性格内向,也不愿跟人说话,尤其不愿提及自己的身世和有关父母的信息。工作人员只能从交谈中,获取关于她家的少量信息。
2012年,工作人员曾带着小林到东莞厚街镇寻亲,但一无所获。原来,小林隐藏了一个秘密——那次原本路过了她爸爸的出租屋,但在看到家的那瞬间,她却因为害怕再次被打而撒了谎。这次机会错失后,一等又是几年。
随着小林心智渐渐成熟,看到身边有同学陆续与亲人团聚,她想回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向工作人员说出了许多关于父母的细节。去年,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小林再次踏上寻亲路,凭借小林残存的记忆线索,寻亲小组来到厚街派出所寻求民警帮忙,但遗憾未能发现能够匹配的人员。
今年5月23日,救助保护中心突然接到了厚街派出所的电话,一位叫李书兰的人来寻找走失的女儿,可能就是小林的妈妈。经公安部门进行DNA亲子鉴定,终于确定二人就是母女。
见到女儿后,李书兰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我可能达不到很好的生活条件,但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对她好,弥补对她的亏欠。”
云南男孩
9岁在东莞走失 8年后一家团圆
看到走失8年的儿子出现在眼前,李会琼紧紧抱住他,泪流满面。
出生于2002年的小楠,父母都是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人。2011年,父母带着小楠一同来到东莞某制鞋厂打工,原本是想让孩子在这边上学,一家人安稳过日子,却没想到,孩子竟然在公园走丢了。
“当时就我带着他,发现他不见了之后,我特别慌,到处找,整个公园都找遍了。”李会琼说,头几天,她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哭了三天三夜。她和丈夫在东莞周边找了两个多月未果,无奈只能回到老家。
而小楠走失后,因不记得回家的路,被好心人送进派出所,而他同时患有癫痫,需长期服药治疗,说不出家人的基本信息。来到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后,他曾接受正规教育,就读一年级,后因病情而中断。中心曾多次将他转送至省第三荣军医院就医,并定期回访关注病况。中心大家庭的爱温暖着他,但他内心深处最大的愿望,还是回家。
在将其资料推送至今日头条和全国救助寻亲网以及多次实地寻找未果后,工作人员将寻亲的方向转向他小时候的记忆。小楠依稀记得家乡的方言,会用家乡话说“吃饭、南瓜”和地名“捞凤撑”等,于是工作人员逐步将范围锁定在贵州和云南地区。最终,通过细心排查和寻找,与小楠的母亲李会琼取得了联系。
得知消息后,李会琼和丈夫迅速启程,坐了20多个小时的大巴,终于来到儿子跟前,一家团聚。
新闻推荐
在风度广场宣传点,热心市民在辨识滞留的受助人员。在火车东站宣传点,救助站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救助政策。图片由市民政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