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岐坤:尽己所能 帮一个是一个从2007年至今“瓦蓝栈”资助的学生超过5300名,并探索“公益+商业”模式

南方都市报 2019-05-17 06:31

[摘要]从2007年至今“瓦蓝栈”资助的学生超过5300名,并探索“公益+商业”模式

十余年“瓦蓝栈”帮扶贫困学子超5300人。

“瓦蓝栈”志愿者在学生家中走访。

记录人生百态

人物

孙岐坤

祖籍山东烟台,1999年来到东莞,人称“老孙”,瓦蓝栈公益法人代表、理事长、总队长。从2007年至今,工作之余做志愿服务工作。他的足迹遍布了广东、广西、贵州、新疆等边远贫困地区,为贫困家庭学生带去助学资金,给贫困儿童带去了温暖。从2007年至今,“瓦蓝栈”资助的学生超过5300名。

东莞瓦蓝栈公益已发展成拥有2000多名活跃志愿者的公益组织,获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等颁“重点培育社会组织”奖,入驻“东莞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2017年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获“东莞市社会组织评估达到4A级”。团队项目也多次获得省、市荣誉。孙岐坤本人也获得“广东省五星志愿者”、“东莞市志愿服务金奖、铜奖、优秀志愿者、东莞市五星志愿者”等荣誉。

立夏刚过,东莞街头白玉兰迎风怒放,阳光开始刺眼,空气中弥漫着激扬的青春味道。对孙岐坤来说,这是很平常的一个周末,但又稍微有点特别。一早,他的伙伴———“瓦蓝栈公益”的志愿者们已经在办公室集合,两小时后,他们将乘车前往韶关,为新丰县黄礤镇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带去助学金。对这群人来说,去农村看望孩子,只是这么多年来普通周末经常做的事情。

没有终点的助学

“瓦蓝栈公益”这个纯草根的公益助学组织于2007年正式成立,至今,“瓦蓝栈”资助的学生超过了5300名。这个组织的公益法人代表、理事长、总队长是人称“老孙”的孙岐坤。孙岐坤祖籍山东,是东莞女婿,工作之余,还在做志愿服务工作,足迹遍布广东、广西、贵州、新疆等边远贫困地区,帮助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刚来东莞时参加公益活动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真正感到公益的力量是2008年当时汶川地震时,全市志愿者们积极为灾区发动各种捐款,大家的心走到了一起。”孙岐坤向南都记者介绍瓦蓝栈的缘起。当初做过很多志愿服务,如居家养老、残疾人关怀等。当时很多志愿服务项目都是在东莞本土开展,他和一些走得比较近的志愿者们想着把公益做到外地去,于是选择了助学。

跟许多志愿者“入门”的想法一致,孙岐坤当时觉得有点时间,想做些有爱心的事。谁也没想到,志愿服务花费的时间、精力是如此之多。助学的这些年里,孙岐坤坦言自己有过两次想要放弃。特别在2012年,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注册后经常面临一些柴米油盐、财务、上级审查等事务时,他甚至怀疑当初是否应该注册成立这个中心。

所幸,孙岐坤和自己的团队一直在坚持,而且做好事就像“滚雪球”一样停不下来,越做越多,越做越大。

“能帮一个是一个,尽我们自己的能力。”孙岐坤这样看待自己的助学行为。在助学这几年中,他不断通过助学经历,让内心更加坚定。成立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后,从个人的战斗变成集体的战斗,让中心变得更强大有力。

成立基金会将公益做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益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因此,瓦蓝栈从单纯的捐赠转向了可持续发展思维。作为东莞市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的掌舵者,孙岐坤现在面临更多的是如何将社会资源整合。

2011年8月,东莞开始为公益组织登记“松绑”。为了取得一个合法身份,当年11月,东莞市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正式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孙岐坤称,2015年下半年,大家开始谋划筹备成立非公募基金会。主要是考虑到,成立基金会之后,机构暂时闲置的善款可以用于理财或投资,让其增值,而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只能将善款以活期形式存放在银行。

“瓦蓝栈”此前同时运作多个项目时,最多曾有100多万元善款,在半年内都处于闲置状态。如果用于理财,一年增值四万元问题不大。二是成立基金会之后,可向市民政局申请税前抵扣资格。也就是说,捐赠者给有该资质的基金会捐款后,善款这部分数额可用于抵税。

出于这两个方面的考虑,“瓦蓝栈”拿出闲置的善款,又向社会募集了一部分,共200万元善款,向东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申请成立非公募基金会。2016年4月,拿到了“东莞市瓦蓝栈公益基金会”的登记牌照。“基金会的平台更高,我希望它不仅为瓦蓝栈服务,还能为其他公益机构服务。”对于基金会未来的发展,孙岐坤称,基金会从社会上募集善款后,可面向全市公益机构举办公益创投活动,其他公益机构有好的项目,都可以得到基金会的资金扶持。

此外,很多小型公益组织跟外界谈拢了一个公益项目后,对方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善款,但要么该公益组织没有专门的银行账号,要么对方对善款使用的信任度不够。这时,瓦蓝栈公益基金会可作为第三方平台,将这笔善款存放于基金会,且对善款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以打消捐赠者的顾虑。

“公益+商业”因透明而更可持续

如何在传播商业文明的同时,让公益性、社会性得到充分体现?商业手段应如何更好解决社会及公益问题?

瓦蓝栈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商业与公益并不矛盾,可以达到三方平衡共赢的一个效果。”孙岐坤介绍,早在2014年瓦蓝栈开始探索“公益+商业”模式,比如与银行机构发起了“爱同行”关爱东莞市贫困儿童公益行动,公众在一定时限内关注“东莞银行”微信账号,东莞银行替每位关注的用户捐赠2元给瓦蓝栈。最终,东莞银行共拿出了30万元,用于瓦蓝栈助学。去年,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和东莞市瓦蓝栈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慕思·南都“圆梦100”助学专项基金正式成立。该专项基金首期善款共60万元,将用于东莞市内助学。商业+公益为公益找到新商业的表达模式。

“将商业的目标定位于善良友好的环境,也许会遇到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找到很多办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和设计,有效的市场运作来解决。”孙岐坤认为,“公益+商业”模式并不矛盾,前提是在合理合规不违法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账务的透明以及公益组织要有公信力。

为此,瓦蓝栈坚持公开晒账本,在孙岐坤脑子里,要向捐赠人告知3个命题:钱怎么来的、怎么花的、花钱的效果怎么样?“主动寻找公众监督,寻求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向捐方和社会展示执行过程。”

大爱之城因他们而倍加温暖

每个孩子都拿到了助学金,每个孩子都笑容灿烂。日头往西边挪,当每次助学活动将与孩子们道别时,孩子们挥舞着小手,甚至有孩子抱住志愿者哭着说“哥哥,姐姐不要走……”

“每当这种时候,你就会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你付出一点点,能给别人带来那么多。”孙岐坤说。

在瓦蓝栈公益这群人中,有公务员、有公司职员、有商人、有工厂工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不是富人,每次助学都是自掏腰包,付出劳力、时间与金钱。他们选择最便宜的宾馆住,把钱省下来购学习用品,送给素不相识的孩子……这群人,在周末一早就出发,通常深夜才回到东莞。“东莞是座有大爱的城市。”孙岐坤说,东莞的志愿服务氛围很好,自2008年后更多的人参与关注慈善,更多的企业去回馈社会,个人虽然渺小,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更多的事。公益的门槛可以很低,公益其实离我们很近,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东莞很美,这里的人也正在践行着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精神。

策划:南都记者李平严铧

统筹:南都记者严铧田玲玲

采写:南都记者唐建丰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沃野欢歌 奏响绿色发展交响曲 新丰县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新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垄垄茶树正肆意吸收雨露。余玉兔摄游客在遥田镇江下村观赏荷花。新丰县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