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企技改产量翻倍人工省半 黄圃镇出台政策进一步扶持鼓励粮食发展
黄圃镇的金源米业引进市内首套全自动化大米生产线后,在质量提升产量倍增的同时,还能根据不同需求订制不同的米类产品。这个企业今后的技改行为,还将获得政府的资金扶持——黄圃镇粮食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已经正式施行。
产出一粒米需经13道工序,口感可个性化订制
黄圃水道旁,新堤一路,金源粮食加工厂的大米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车间里弥漫着稻米的清香,一颗颗雪白大米从机器中出来落在输送带上,装袋、打包、称重……经过13道工序,稻谷变为精米。
金源米业拥有近三十年的大米生产及加工历史。上世纪90年代,黄圃镇新堤一路曾是米厂的聚集地。1公里长的道路上坐落着15家米厂。随着市场变化,传统人工依赖度较高的加工模式已不适应发展需求。如今,昔日的“米厂路”如今只剩下3家米企。
金源粮食加工厂是较早启动生产转型的企业。2017年,金源米业斥资400多万进了市内首套全自动化大米生产线。此前,稻谷筛选都是由人工完成,但只能筛掉夹杂其中的泥沙,无法分拣出坏米病米。如今,稻谷需要经过筛选、去石、磁选等13道工序才能变为成精米。
金源米业经理黄耀光指着三台发出轰鸣声的机器介绍道,经过配比的大米经方管流入传送带,尽管颜色都呈白色,但并不是同一种米。“纯米并不好吃,几种米搭配起来才好吃。”负责人介绍,配米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口感需求将8-10种大米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这个依靠人工也是做不到的。”
流水线不仅节省了一半的人工,还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了一倍的效率。此前,金源米业日产量仅有60-70吨,目前的日产量可达到150吨。
政府专项扶持,企业转型“轻装上阵”
黄圃是中山市食品加工业资源最丰富的镇区之一,拥有上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近300家。
记者从黄圃镇了解到,今年2月,该镇粮食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正式施行。根据补贴细则,粮食流通企业投资新建(或扩建)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且具有完善的报建手续的粮食流通仓储设施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补助额1万元。同时,粮食流通企业投资新建(或重建)粮食加工生产线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为1万元。
黄耀光认为,有了政府专项补贴,企业转型如同吃了“定心丸”。除了引进加工生产技术,金源米业结合技改后的产品品质提升契机,加大自有品牌的开发力度,目前已拥有系列大米品牌,产品远销省内外。
本报记者 张房耿
实习生 卢泓宇通讯员 黄圃宣
新闻推荐
南方农村报记者王磊通讯员梁栋彬近日,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会”)组织197名志愿者,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