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核七星、三屏六廊、多节点”总体布局,推进五大生态体系建设 韶关全力争创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
丰富的森林资源给韶关“创森”打下坚实基础。童铜韶摄
美丽的南水湖湿地公园。韶关市林业局供图
市民群众踊跃参与和支持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
韶关市林业局供图
全市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三项森林资源核心指标居全省首位;2013年来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7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42.7万公顷,建立自然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34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列入全国试点,7个县(市)被列为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
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韶关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基础良好、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北生态屏障。围绕“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日前召开的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上,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提出,力争到2021年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该市将深入贯彻落实《韶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和《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18—2021年)》,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善美韶关”为主题,按照“一核七星、三屏六廊、多节点”的总体布局,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森林服务、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支撑等5大体系,齐心协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1优势明显
三项林业主要指标居全省第一
韶关地处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园林城市,是珠江三角洲生态屏障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生态支撑,担负着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群众守护好“政治水”“经济水”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韶关市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深入落实“美丽中国”和“绿美南粤”计划,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扎实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优化森林生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使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越发夯实,优势越发明显。
生态区位重要: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韶关列入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保护区,在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韶关被列入北部生态发展区。围绕发展定位,韶关提出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生态优势独特:境内有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4个自然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22万公顷;建有森林公园109个,面积8.7万公顷;湿地公园11处,面积1.2万公顷。2018年,韶关申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规划建设1000平方公里的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列入全国试点。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韶关地处南岭山地中段南缘,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271科,1031属,268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3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有31目、90科、289属、515种,其中: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有瑶山鳄蜥、黄腹角雉等70多种,是广东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韶关是广东旅游资源最富集、品位最高的地区。全市已开发旅游景点100多处,有世界级和国家级景区17处,5A景区1个,4A景区10个,3A景区12个。丹霞山、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景区闻名遐迩。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有林地面积126.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3.84%,森林蓄积量8917.08万立方米,这三项林业主要指标居全省第一;生态公益林面积64.68万公顷,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一半;建立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54个,个数超过全省的十分之一,位居全省前列。韶关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率先建立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率先探索碳普惠制—林业碳汇—乡村振兴模式,并成功实现碳汇交易,率先建立了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系统和护林员管理系统。先后荣获“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市”等荣誉称号,正在全力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基地、广东户外运动天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市。
2步履坚实
全域“创森”工作驶入“快车道”
2018年3月27日,韶关市政府向省林业局提交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函》(韶府函〔2018〕122号),并印发《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韶府办明电〔2018〕72号);4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予以备案;4月22日,组织开展了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城市·森林惠民”主题宣传活动,获得众多市民参与支持;6月13日,韶关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推进“创森”工作;10—12月,组织绿地森林资源本底调查,摸清绿地森林资源现状和达标期(2018—2021年前)森林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和投资规模,并编制《韶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
2019年2月22日,《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8—2027)》获得国家专家评审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将加强技术指导和支撑,全力支持韶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3月1日,韶关市委十二届第120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要求;3月8日—13日,《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18—2021年)》(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各县(市、区)政府及市发改局等27个有关单位意见,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大部分已予采纳;3月21日经韶关市政府第十四届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18—2021年)》;4月10日,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召开,提出要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地级市;《韶关市皇岗山芙蓉山莲花山保护条例》获省批准,作为地方实体性法规将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从立法层面推动创建全域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韶关在行动。自“创森”目标提出以来,韶关举全市之力,从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更全领域,高位推进全域“创森”工作,迈出坚实步履。当前,韶关全域“创森”工作已逐渐进入快车道。
3总体规划
力争2021年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根据《韶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2027年)》提出的工作目标,力争2021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并同期在全市7个县(市)开展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地级市。目前,始兴县已在2018年列入省“创森”试点县之一。
“一核七星、三屏六廊、多节点”布局
建设理念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善美韶关”为主题,突出“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融入近自然森林理论、森林康养等绿色、低碳等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展现“山水岭南名城、宜居活力韶关”的城市特色风貌。
整体布局为“一核七星、三屏六廊、多节点”。总体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核”是指以中心城区(三区)为韶关市城市森林体系建设的核心区域,打造“三山嵌城、三江贯流、组团隔离、绿星棋布”的城市特点绿地布局;“七星”是指2市、5县的城市建成区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生态体系;“三屏”是南岭生态屏障、东部生态屏障和东南部生态屏障,建设粤北生态屏障;“六廊”是沿武江、浈江、北江干流、滃江、新丰县江、南水河等六条河流,精心打造绿色景观生态廊道。“多节点”是指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各镇、村等多节点建设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
投30亿元构建5大体系实施24项工程
在“创森”总体规划达标期(2018—2021年),该市将统筹投入30多亿元,以“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为目标,推进五大生态体系建设,实施24项工程任务落实,包括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森林服务体系建设、森林产业体系建设、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及森林支撑体系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工程规划、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韶关城区新一轮城市提升计划、各县(市、区)城市建设规划、乡村绿化美化等项目工程。
与此同时,“点、线、面”有机结合:点上打造“精品”,做精中心城区城市公园、街心公园、街道绿地、城区门户绿化等绿化景观;线上营造“风景”,做靓通道绿化、水系绿化,构建绿色生态廊道;面上增加“绿量”,加快森林小镇、绿美古树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创建等建设,做大绿化总量。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包括:森林进城、森林村镇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森林碳汇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7项工程。
结合韶关城区新一轮城市改造提升工程,重点改造提升韶关国家森林公园(新建树木园、生态示范园)、韶州公园(新建北门、西门)、滨江景观带(新建北堤路、北江路延长线等生态景观带)、天子岭“双塘印雪”文化景观园等城市公园建设,高品质建设“三江六岸”的滨江风光带,打造精品公园,新增公园绿地347.92公顷。新建、完善韶关城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连接线,铁路及国省道生态景观林带33.7公里(包括芙蓉大道、大学路、朝阳路),改造提升四大城区门户节点景色景观林90公顷。各县(市)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增加城市公园、街心公园及城市绿道,丰富森林文化内涵,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新增绿地面积368.13公顷;新增广东省森林小镇4个,绿美古树乡村20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324个。完善提升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和乡村道路等主干道和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的生态景观林带698公里。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南水水库生态建设、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丹霞山生态修复示范、大宝山矿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凡口铅锌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及石漠化综合治理等8项工程。
森林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城市绿道网建设、森林体验与养生试点建设、公园开放式管理建设、生态标识系统建设等4项工程。重点改造韶关城区已建绿道89.14公里,新建绿道58.67公里,形成结构合理多功能的城市绿道网络系统;建设曲江区小坑温泉森林康养基地、南华禅寺宗教文化养生地、始兴县中古坑森林康养基地、广东大峡谷森林养生基地等4处和乐昌龙王潭、乳源云门山、新丰云髻山、仁化灵溪河、南雄云峰山及仁化金喆园等6处森林体验基地。
森林产业体系建设包括: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特色经济林体系建设、中药材基地建设、用材林基地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等6项工程。结合该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大丹霞、大南华、大珠玑等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在完善提升现有109个森林公园、11个湿地公园的基础上,重点改造提升小坑、南岭、天井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及南水湖、孔江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生态科普教育等特色森林旅游产品,新建、完善旅游线路生态景观林带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油茶基地1180公顷,新建茶叶基地628.67公顷,新建特色水果种植基地3300公顷,中药材基地32公顷,国家储备林基地3000公顷,珍贵树种基地1200公顷,速生丰产林基地766.6公顷,毛竹林基地1400公顷,建立省级林下经济(扶贫)示范县5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7个,林下经济经济合作组织162个,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19个,新增林下经济面积169.6公顷。
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包括: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化保护建设、生态文化传播建设3项工程。重点完善提升现有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17个林业科普宣教中心的自然教育长廊、科普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华南虎、鳄蜥、生态科普、湿地生态系统等10个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新建、扩建义务植树基地6个,面积142公顷。对市树、市花重新评选,2019年底前向社会公布。
森林支撑体系建设包括:森林防火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建设、林业科技支撑建设、森林资源管理和林业信息化建设等4项工程。重点建设森林火险综合监测、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森林防火信息管理和指挥系统建设、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等项目;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提升建设,重点防控松材线虫病。加强林地林木管理,强化林地征占用监管,落实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措施,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4高水平保护
首次实现清明期间“零火情”
“阿伯,你的鞭炮不能带进山,请放在检查站这里。”在仁化丹霞街道胡坑村路口的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站,工作人员认真检查过往车辆,对进山祭祀村民携带的鞭炮、烟花、打火机等火源火种进行集中管理,取而代之的是黄菊……今年清明期间,韶关全市上下绷紧森林防火“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森林防火指示精神,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织牢森林安全防护网,全市范围内没有发生一宗森林火灾,首次实现了森林防火“零火情”。
为严防山地森林火灾,韶关全市各地共设置了2300多个临时检查站,24小时值班查看,并进行了2000多人次的地面火灾隐患排查,直升机也定期对火灾多发地点进行巡护。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从立法的层面加强野外火源的管控,健全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把全市行政区域分为森林防火区、农业生产生活区、城镇居住区,分区、分时段采取不同方式对野外用火进行严控。据统计,4月5日—7日,全市山火案件报告数为零,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违规野外用火案件8宗,其中行政拘留4人、行政处罚4人。
另外,《韶关市皇岗山芙蓉山莲花山保护条例》也已获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将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为保护该市林业资源、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5全域联动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民共建共享
为进一步加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助力韶关率先建成全域森林城市地级市,4月21日,韶关市与全省同步,在市区韶关市国家森林公园和7个县(市)同时举办“森林城市·共建大湾区·森林惠民”——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动员全市人民支持、参与“创森”工作,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全市共一万多人积极参与。
在市区的活动现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志愿者服务队代表、中小学生代表宣读了《韶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倡议书》,倡导市民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以实际行动助力韶关“创森”。有关领导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志愿者服务队授旗,同时启动“聚焦善美韶关,发现森林之美”“创森”主题摄影大赛和“小手拉大手,共创森林城”中小学生主题征文大赛。参加活动人员纷纷在背景板上签名支持韶关“创森”。随即,绿道健步行活动正式开始,参与者漫步在美丽的森林公园绿道中,带头践行爱绿、护绿、享绿的森林城市理念,并向沿线市民派发“创森”宣传资料,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行列。当前,全民支持“创森”氛围在韶关越发浓厚。
实际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个全民参与、共享成果的过程。今年第一季度,韶关市区空气质量AQI优良达标率为95.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6位。不少市民以及来韶游玩的旅客纷纷表示:“韶关的生态环境真好,吸口气都是负离子!”
韶关空气质量的持续优化,离不开丰富而优质的森林资源。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授牌的城市,其宗旨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韶关市林业局局长邹文军表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可以充分发挥森林在降减雾霾、净化空气、释放氧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弱噪音、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生态效益和特殊功能,改善一个地区的生态和景观环境等,推动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让生态建设成果全民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创森”可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森林体系,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可进一步提升韶关市的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
统筹:刘炎生毕式明
撰文:潘俊宇唐音黄秋亮编辑统筹:李江萍
新闻推荐
韶关市人大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学习班 把握发展大势发挥代表引领作用
本报讯近日,市人大常委会举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专题学习班,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