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两岸
近几天来,学校门口的公路旁,来了一个修建污水处理管道的施工队。在乡镇,这可是新鲜大事,引来一片夸赞。
就像家乡芦园的小浈江,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砌上了平整的水泥河堤,河岸宽了,河水清了。两岸的杨柳和银杏益发翠绿了,像一个精心打扮过的姑娘,清清爽爽的。我站在水泥石拱桥上,向上看,两条白色的河堤绕村而过,伸向不知名的上游村庄;向下看,鱼儿优哉游哉,蜿蜒的河水潺潺流动,叮当作响,偶尔跃起几朵浪花,似与水草嬉戏,打一个转,摆摆手,继续走自己的路。踏实而安稳。
村里的新事物还不止这些:茅厕消失了;路边放置了绿色垃圾桶,写着“环卫”两个大字,成了村里的环保卫士,醒目而任劳任怨;我那同根的兄弟们,正在忙碌着村里的污水管道,黝黑的脊背,赤膊在烈日下,油汗淋淋。他们笑着说,很快,我们农村的山会更青,水会更绿!
班里的一个女生在作文《美丽家乡,我是行动者》里写道:我每个星期回到家都要扫扫村里的大门口,把池塘边的垃圾捡了。第一次,村里人都笑话我吃饱了没事做,我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我还是坚持这样做。几个星期后,再也没有人笑话我了,一些弟弟妹妹还跟着我一起干呢。大门口的垃圾也越来越少了,真是值得高兴的事啊……
去年杜鹃花开的时候,我和驴友们去苍石寨赏花,看到寨顶上的亭子内外都是垃圾。第二天,我们便带上工具去清理。
目光越过芦园村,落在村后,那里竹木浓密,突然想起一句诗,“绿树村边合”。树下的松针和竹叶如厚棉被,踩上去软绵绵的。自从家用电器和天然气灶陆陆续续进了农家,村里拾松针,割柴草的越来越少,小时候一刮风就起早去捡枯枝,抢落叶的日子已成了记忆。蓊蓊郁郁的青山,仿佛成了自然保护区,成了芦园的天然空调。欢快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好多年了,再没见过背着猎枪的城里人。
有一次带学生到校外的人民广场搞卫生,几个男孩,把掉在草丛里的三个鸟窝,轻轻地放回树杈上,像是珍藏三个珍贵的礼物。他们年轻的面孔,泛着圣洁之光。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了。这是一堂永远的生态课。上树掏鸟窝,已经慢慢淡出了孩子们的游戏。
浈江河水源远流长,绕过了亿万游子的故乡,穿过了无数的原野,流进了雄州古城,累了就停下来歇息吧,瞧瞧这古城的新貌,让路上相随的黄叶飘进环卫工人的网兜里,“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叶环卫小舟,在水上晃悠,与水中的树影高楼、蓝天白云共舞。城墙依旧,透着古老的岁月痕迹,它们是古城的历史见证,每一块砖缝里都藏着故事,载着历史。
岸边,人行道又变宽了几倍,新铺的自行车绿道,掩映在绿荫里,笔直地伸向远方。合抱粗的大叶榕,从水溪桥排到河南桥,遮天蔽日,盘根错节,深扎大地。一排、两排、三排,夹杂着木棉、银杏、杨桃和我说不出名儿的树。春看红棉傲然,夏尝杨桃甜酸,秋羡金叶飘飞,冬呢,就继续交给大叶榕去打扮吧,那大叶榕是终年绿着的。今年,又新增了一排桂花树,老树下也密密地种上了各色花草,一畦畦、一块块、一圈圈,形态各异,像给大地涂上了斑斓的色调。浈江两岸,空中、半空中、地上,从上到下都酝酿着花的香气,整座古城,沉醉在花香里。那高耸的三影塔,被繁花绿叶簇拥,阳光下,金光熠熠。一群勤劳的身影,日夜在雄州城“劝导文明”,那是志愿者,有你,也有我。美丽南雄,怎能少了每一个你我?
夜幕降临,灯光次第亮了,歌声悠扬,舞衣飘飘。息好了的浈江水,又拾起了新的征程,悄悄向前奔去,不带走一片树叶。
家里,老人和孩子都已冲完了澡,淋浴后的两澡盆洗澡水作冲马桶之用,这是我家一直以来节约用水的规定。小区里的一位大姐敲响了我家的门,问我们能不能帮她写份低保申请,我和我的家人,忙把她迎进了客厅。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