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村活用历史建筑建党校课堂 打造司前镇委党校分教点样板
蚝壳屋是岭南建筑史上一种独特文化景观,同时记录着一个乡村的历史变迁。 “钟奇私塾”是新建村的历史建筑。
“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田间、地头、榕树下,这些乡村群众日常活动的场所,现已被新会区司前镇党委开辟成为“四堂课”(政治理论、扫黑除恶、乡村振兴和组织建设)的天然课堂。记者昨天从司前镇获悉,该镇新建村活用该村历史老建筑,以打造“全新党校课堂和党课文化体验”为目的的司前镇委党校分教点工程即将动工。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冯瑶君
据了解,司前镇委去年在新会区创新开展“榕树下的讲堂”,通过榕树下“小讲堂讲大道理,身边人讲身边事,平凡人传播正能量”,成功地推动党建服务下沉,使基层党员通过“榕树下的教育”,重温党章,学习领会党的理论精髓,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党员应有的示范带头作用。
新建村位于司前镇东北,全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共1006户。近年,新建村党总支按照“紧跟镇委步伐、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示范作用、突出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积极配合司前镇委开展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通过有力的党建抓手谋划新发展,并以新发展促进新服务,全力推进了农村“三基四化”专项治理工作。
尤其是去年,新建村党总支积极配合镇党委开展党建示范点建设工作,累计投入超过15万元升级改造新建村党员教育阵地,配合创新打造了司前特色的“榕树下的讲堂”党建活动品牌。目前,新建村“榕树下的讲堂”已辐射到镇内学校、邻近村庄的榕树讲堂点,举办多期“榕树下的讲堂”活动,邀请讲师10人授课10次,全镇数百名基层党员在新建村接受了“榕树下的教育”。
为了积极探索镇村党校创新办学模式,司前镇委镇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新会区开展“镇建党校、村建分校点、有条件村小组建教学点”的乡镇党校建设思路,以镇委党校为主阵地,以新建村“榕树下的讲堂”为“根据地”,把党校分教点辐射到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重点围绕“四堂课”,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实现镇级党校、村级分校全覆盖,力争实现“哪里有党员,课堂就开到哪里”,把党的好声音传到“最后一公里”。
“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基石不稳则难筑高楼。”司前镇党委委员石政国告诉记者,新建村不断创新的党建工作为基层党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经验,司前镇委便决定以该村古旧建筑“钟奇私塾”和拥有400年历史的蚝壳屋作为基础,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加以改造,“目的就是要把经典传统建筑与革命历史精神内涵有机地结合,进一步凝聚红色力量,还原历史经典,打造一个古色古香、党味十足的党校分教点。”石政国说。
蚝壳屋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在建造房屋时,用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这样的房屋,不但墙体厚实、隔音,而且冬暖夏凉,防潮防水,坚固耐用。新建村老人介绍,大约400年前,新建村的祖辈村民就地取材,从海岸沙堤中掘出大量蚝壳,运至新建村建房。上世纪50年代末,不少蚝壳屋被拆,现存的这一间面积原本有100平方米,但年代久远,兼之改建拆建,蚝壳屋现在只剩下50平方米了。
记者发现,新建村的蚝壳屋用泥浆、蚝壳砌筑而成,墙厚近0.4米,蚝壳墙中有杉木顶住,坚固结实,顶部为瓦盖顶,保存尚好。老人介绍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蚝壳屋早已经退出人类生活的舞台,但它是岭南建筑史上的一种独特文化景观。隐藏于乡间的蚝壳屋,不仅是一道古朴的自然风景,还记录着一个乡村的历史变迁。
“有基础,接地气,就能集聚人气。”新建村一名老党员表示,希望司前党校分教点工程能成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新理论、交流新思想的重要平台和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党员最喜欢、最常去的地方。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完善“镇村党校”创新办学模式,司前镇将组建一个“镇村党校”师资库,建立党员教育志愿者讲师队伍,邀请镇内优秀老党员、基层干部等“土专家”“田秀才”和年轻有为干部,结合自身实际,从田头、从厂企、从机关单位登上讲台,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变“一人讲”为“大家讲”,把“镇村党校”打造成农村党员“加油站”,从而更扎实地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当好群众的“主心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始兴县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事故造成一人重伤。事故发生后,始兴交警迅速出击,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在4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