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瑶之乡”乳源:瑶绣教学传承非遗 银发艺术团送戏下乡

南方都市报 2019-04-18 06:29

新时代文明实践

“七个一百”进行时

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的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自去年8月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以来,乳源被确定为全国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

结合自身特色,乳源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实践。南都记者获悉,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人流量、历史文化内涵等因素,乳源选择了过山瑶风情园、大桥观澜书院、便民服务中心等综合条件良好的阵地设立实践中心、所、站。4月17日,南都记者探访乳源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瑶绣文化使者

一间宽大明亮的房屋内,十几名穿戴瑶族传统服饰的绣娘正一针一线地绘着手上功夫。房屋内的陈列柜里,摆放着大小不一、已经完成的瑶绣作品:最大的一幅近乎占据了整张长桌,黑色的底部上,中间绣着大大的“福”字,四周则缀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瑶族纹样。

这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菊花位于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山瑶风情园的工作室。今年已经67岁的邓菊花6岁就开始学着大人们穿针引线,12岁就能独立绣儿童帽子、头巾、挎包等。

如今,在过山瑶风情园,退休后的邓菊花承担起了瑶绣教学工作,教授来自全县各地的志愿者、群众们。“以前,瑶族女孩人人都会刺绣。”邓菊花告诉南都记者,由于瑶族没有文字,因此刺绣中不同的纹样,就成了情感表达的方式。而现在,会瑶绣的人越来越少,邓菊花说,想用自己的力量,通过教学,将瑶绣的美带给更多的人。2011年5月,“瑶族刺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乳源,瑶绣历史悠久。为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瑶绣产业化,在游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当地成立了“妈妈制造”瑶绣合作社,由公司捐资成立,政府、学校、合作社共同扶持,志愿者和农户积极参与,从而建立国家非遗瑶绣传承基地。目前,瑶绣合作社有社员11名,本地的绣娘们从此有了一个学习交流、互相支持的平台。

银发艺术团助力乡村文艺建设

“我爱我的祖国,你是我一生的寄托。”一阵悠扬的歌声传来,在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老年大学里,每天都会有这样的歌声响起。

“我们团里,平均年龄58.2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2岁了。”红叶艺术团的陈团长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年龄虽大,但热情不减。每周一到周五,几乎一天不落,艺术团的团友们都会在这里排练歌唱、舞蹈等节目。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好后,艺术团的排练条件大大提升。陈团长向南都记者介绍,艺术团自今年初才搬到这里,之前的排练室又旧又小。

如今,宽阔的排练室里,每天都能响起这群已年过半百的团友们嘹亮的歌声。陈团长称,30多名团员几乎都是来自全县各地的志愿者,自愿报名参加。谈起日常的工作,陈团长用“自编自导自演”来形容,对这群大龄团员来说,加班加点赶节目是常态,“最短半个月就排出了一台节目。”陈团长告诉南都记者,艺术团的节目基本上都会去慰问演出、下乡走基层等等。

瑶族儿女能歌善舞,南都记者获悉,乳源县还与社会组织合作,委托韶关音乐协会为村实践站创作“村歌”,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帮助各镇村组建文艺宣讲队,培训文艺队员和创作乡村文艺精品节目等。

除此之外,乳源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多个领域都有涉足,在游溪镇大寮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当地制定了农民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办法,参与志愿活动可积分获取奖励,以此来提高农民积极性。在活动形式上,村晚、农民趣味运动会等在各镇各村轮番上演。

采写:

南都记者詹晨枫发自乳源

数据

截至目前,乳源县共开展实践活动160余项近400场,参加活动群众近27万人次。广东全省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000多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5000余支,招募文明实践志愿者近52万人,推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2500余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近2万场次,参与群众超200万人次。

新闻推荐

乳源一男子滥伐林木潜逃5年 终被抓捕归案

本报讯日前,记者从乳源警方获悉,乳源县公安局网警大队和森林分局民警跨地区侦查,成功抓获一名潜逃5年的犯罪嫌疑人张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