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籍画家梁锡鸿 亲历洋画运动 创作风格前卫

中山日报 2019-04-13 03:21

《建国》(原作已佚) 壁画 1939年《黄衣少女》(原作已佚)油画 1933年《法租界街景》 (原作已佚)油画 1932年《花》 油画 1934年中国现代画家梁锡鸿(1912~1982)出生于香山县大黄圃(今中山市黄圃镇),其创作风格前卫,画风多变,被称为野兽派画家在中国的代表人。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前卫艺术家,梁锡鸿的绘画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渡日本习得西方现代艺术

1929年,梁锡鸿投考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期间结识西画导师倪贻德,开始受到现代艺术思潮影响。

1930年,在一次学潮运动中,梁锡鸿作为学生代表,在法院控告校方贪污弊案而被开除,其后转学至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和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在校期间,他随倪贻德等人研习西画,同时在庞薰琴画室开始接触决澜社画家群。

1932年,梁锡鸿参加了决澜社的初回展览,随后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大学、川端画学校,并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艺术体制及理论。1934年,他与李仲生等粤籍留日艺术家在东京发起举办了“中华旅日作家十人展”,意在抵制由留日学生监督处主办的“中华留日学生美术展览会”。

受到日本前卫美术团体独立美术协会的影响,1935年初梁锡鸿与李东平等人成立了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他们在东京参加了日本前卫美术协会Nova举办的春季展,梁锡鸿有四幅作品入选:《水边之家》、《有教会的风景》、《静物》、《黄衣少女》。其后相继在广州、上海等地举办了独立策划展。

■中国洋画运动的亲历者

1935年,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与上海《艺风》杂志展开合作,梁锡鸿为《艺风》撰写了专栏《现代世界名画家》,介绍以巴黎为活动中心的30位现代艺术家。

其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自动瓦解,梁锡鸿继续为《新世纪》《良友》等文艺杂志撰写现代艺术方面的稿件,并和何铁华等人展开合作,自费出版了《新美术》《美术杂志》等多种现代美术杂志,二人同时还任职于广州培英中学,并针对学校的基础美术教育,实施了基于现代方法和理念的改进措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对于梁锡鸿等人来说,如何既能服务于当时的宣传,同时又做出忠实于“自我”的表达,是画家必须解决的问题。1939年初,梁锡鸿和何铁华在香港岭英中学创作的《建国》就是这样一种努力后的结果。

战后,梁锡鸿在广州《大光报》上发表了《中国的洋画运动》一文,梁锡鸿作为该运动的亲历者,高度评价了决澜社和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历史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前卫艺术运动再次潮涌于大陆,早期的现代主义者们获得重新定位,这篇文章也开始受到重视,且在今天的民国洋画史研究中,一直作为重要参考文献被学者们引用。

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70年代末,梁锡鸿和绝大多数从事现代主义绘画运动的西画家一样,逐渐从主流美术家群体中隐去。临终前,他留下了两百余件油画及水彩作品,其中大部分创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主要是风景题材,这些作品饱含着一个始终热心于西画创作却颠簸于坎坷人生的边缘艺术家的寄情与喟叹。

(参考资料:《梁锡鸿:遗失的路程》、《我的伯父梁锡鸿》)

文/马晓婷 图/网络图片

新闻推荐

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家居呈现高质量发展 黄圃镇商会一常务副会长企业向数字科技型企业转型

本报讯(记者黄标通讯员李扬帆)3月28日,在黄圃镇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格兰仕集团举办的中国市场年会上,刚过40岁生日的格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