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当如戚宜芬
春天上梅岭,当然不是踏雪寻梅。
粤北春三月,家乡梅关古道上的梅花,早已“零乱成泥辗作尘”了,雪更是寻不着。绵绵春雨,汇成潺潺流淌的溪水,古道旁的小溪“哗哗哗”地欢快唱着流着。满目葱绿的梅叶,晃荡着久违的春日阳光,引诱着一双双脚步踏石而上。
绿荫掩映的古道旁,一座小巧玲珑的庙宇安详而静谧。近前一看,原来是夫人庙。粉墙朱瓦红柱子,虽在庙周的苍翠树木中显得有些突兀,但其古色古香,尤为肃穆庄严。
站在道旁,抬头便见“夫人庙”三字横匾,而庙中大门两侧的“夫布慈云天上佛,人施法雨海中仙”嵌字对联,让人浮想联翩,好奇心顿起:这座小庙里供奉的夫人是谁?便不由得移步入庙,细端其详。
都说梅关古道上多传说故事。或许,夫人庙也藏着一段吧。
果然,庙里就有介绍——唐开元年间,时任左拾遗的韶关人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古道时,遭遇山神“今日凿开,明日合拢”的阻挠,苦恼至极,无奈向陪伴左右的侍妾戚宜芬倾诉。当戚宜芬得知需用一个孕妇之血祭奠山神后,于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夜,出门站立山顶巨石之旁,手握长剑,撩衣袒胸,口中叨念着:“皇天在上,我乃张九龄侍妾戚氏,身怀六甲,因梅岭道开凿数月余毫无进展,若皇天布灾,愿将妾命献祭皇天。”遂举剑剖腹而死,瞬间,一腔孕妇之血遍洒巨石。次日,民工开凿巨石再无合拢,遂让工程顺利完成,张九龄也如期向皇上复命。
传说故事凄婉悲壮,令人动容。后人因崇敬戚宜芬的无畏献身精神,感念其助力夫君开凿梅岭官道的功德,以及出于求事托福的愿望,便在新辟的官道路口的南山脚下,建起了这座夫人庙。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官员士卒、文人墨客、商贾行旅、布衣百姓,皆不忘走进庙里,烧香膜拜,感戴戚宜芬的功德。
走进夫人庙,看到庙内供奉着三尊神像:一位夫人、两个丫环。夫人便是张九龄的侍妾戚宜芬。除那副嵌名联外,庙里还有两副对联,里面的一副是“精诚所至石能开,风度永存神宛在”,外面庙门前柱子上的是“岭路控南陲驿草蛮烟风度至今怀故相,庙门临北野松声梅影仪型终古拜夫人”。
这三副对联写得真好,既赞颂了张九龄开凿梅岭官道的功绩,也称颂了戚宜芬为夫君解难纾困的义举。寥寥联语,却也充分体现了建庙的宗旨及其内涵。
往事并不如烟,历史还在讲述。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们,虽然无法还原当时的情景,但文字的记载,还是让我们记住了戚宜芬这个名字;故事的流传,更让我们对戚宜芬这个身份低微的侍妾肃然起敬。作为张九龄的侍妾,戚宜芬一路追随,与夫君一道爬山涉水,辗转奔波,在自己的男人遇到工作上的困扰时,敢于挺身而出,舍生取义,不畏牺牲。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以身份之微,行排忧解难之举,戚宜芬对张九龄不离不弃、一路追随,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为夫君赴汤蹈火,毅然决然地帮助自己心爱的男人。在历史上,与她一样可谓女中豪杰,堪为女人典范的还有大文豪苏轼的侍妾王朝云。在苏轼官场沉浮、仕途困顿的人生遭际中,唯朝云从北向南,一路相随,一生相伴,演绎了一出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让人传颂至今。
历史记住了戚宜芬和王朝云这两个同为侍妾的女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地位低下,而作为侍妾的她们,身份更是低微。在内,要受正统夫人的颐指气使;在外,无疑是世人眼中的一介奴婢。但是,她们对爱的忠贞,对情的执着,已升华成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也锤炼成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坚守。浩瀚天宇,这两位不是夫人的夫人,犹如星月之光,让人仰望,令人景仰。
一阵春风吹来,拂动梅林摇曳。沉思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景象蓦然闪现。看古道悠悠,观尘世纷纷,不由想到,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夫妻,能够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又有多少夫妻,能够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贫贱夫妻百事哀。”纵观当下,当物质财富大大丰富、社会文明大大进步之时,许多夫妻却常因小事而争吵不休,因小情而恶语相向,闹得不欢而散,变得同床异梦。曾经美好的爱情大厦轰然坍塌,曲终人散之后,是夫妻的分道扬镳,是家庭的分崩离析,是老人的黯然神伤,是孩子的心灵受伤。
站在夫人庙前,再一次抬头注目“夫人庙”三个大字,或许,在这条梅荫葱郁的古道上,戚宜芬一直在守望,一直在等待。她在守望梅关古道的安宁,也在等待挚爱的夫君荣归故里。“夫人当如戚宜芬”,也许,这是现代男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可否,也能成为现代女人的追求?
新闻推荐
韶关市举行第二期市区“十大最差路段”第三次考评验收活动 提升市容市貌让群众得实惠
本报讯昨日,韶关市举行第二期市区“十大最差路段”第三次考评验收活动。市整治办牵头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