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书香浓 走出帮扶新高度 直击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定点帮扶翁源县周陂镇陈村
■陈村文化中心阅览室,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陈村“美丽乡村”示范点。
@■陈村一隅。
■陈村小学里的“爱心阅览室”。
■“义举祠”前修缮作业的工人。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
毕志毅/图
韶关翁源县周陂镇的陈村,是比邻新丰县、处于三村交界处的一处客家文化村,何姓与雷姓是村里的两大姓氏,目前还有几处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客家围屋。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从2016年4月派出驻村扶贫队以来,借助自身资源优势,为陈村新建了文体广场,引入各种文化汇演活动,丰富了四里八乡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如今,村中这座文体广场,已经成为日常老百姓最喜欢聚集的休闲之地。
1
新建文体广场 文化汇演聚人心
在陈村村委会前面的小广场上,一栏公告栏里记录着省文化和旅游厅从2016年开始至今对陈村的定点结对帮扶工作历程。
驻村工作队队长及第一书记杨健告诉记者,工作队进驻以来,最主要的扶贫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利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自身优势,从丰富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出发点,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新期盼,积极展开文化惠民活动,活跃和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文化权益。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驻村扶贫队特别挑选了陈村小学外的一处空地,兴建起陈村文体广场,不定期引进一些高质量的文化汇演活动,丰富附近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态。
杨健告诉记者,其中,2018年7月15日,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韶关市文广新局、省歌舞剧院承办,翁源县文广新局协办的《2018精准扶贫——文化精品惠民演出<走进陈村>》主题晚会在陈村文体广场上演出,吸引了陈村本地及周边乡村500多名村民前来观看,受欢迎程度超乎想象。
此外,驻村工作队与韶关市、翁源县文广新局合作,又在陈村组织了多台文艺晚会,既有专业院团的表演,又有镇文化站业余表演团体的演出,基本上做到了每月都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晚会,形成了陈村的一大特色文化品牌。甚至没有演出的时候,村民们也开始形成了一种夜晚消闲的习惯,到文体广场上跳跳广场舞、利用广场上的体育健身设施活动活动,或者是打打篮球,真正让乡村之夜“动”了起来。
2
“美丽乡村”在行动,村容村貌皆改观
除了各种形式的文艺汇演,通过社会捐赠募集儿童读物的文化输出也是另外的方式之一。据介绍,2016年11月22日,省立中山图书馆、省捐赠换书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广州海珠区龙华学校主办、翁源县文广新局、省动漫协会联合组织策划的“书香暖山区”活动,为文体广场旁的陈村小学捐赠了1500册儿童读物,还有文具、校服、体育用品等,完善了校图书室藏书的丰富程度,提高了阅览室的使用率,师生们也有了更多阅读选择。
帮扶省定贫困村,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杨健告诉记者,为落实《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行动,在陈村街、石径片、官坑片、下肖片开展了“三清三拆”工作。
石径片第一、第二村小组初步整理出4亩土地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区,目前已经初具规模,重新铺设硬化过的鹅卵石村道很有感觉,村里的狗狗慵懒地趴在地上晒太阳,一幅惬意的乡村生活写照。
重修“义举祠”,保护客家文化文物
3
在陈村,有一处非常有文物价值的客家多姓祠堂“义举祠”,据说始建于清代,有包括陈村、黄河、哈水等三个村的十四个姓氏在内,是雷、陈、黄、萧、罗、龚、谢、华、许、钟、何等姓氏的总祠,无论从建筑意义上还是从客家种姓文化的研究上,都十分有实例价值和意义。
杨健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和利用这样独特的原生态文化遗产,驻村工作队特地邀请了翁源县博物馆对陈村文化遗产进行了系列调查,位于陈村原佛子隘古道附近的“义举祠”,被翁源县文广新局认定为是翁源县的不可移动文物。
2018年,驻村工作队及翁源县博物馆积极帮陈村“义举祠”申请了修缮经费48万元,并规划了“义举祠”修缮后作为村史展示馆的使用用途。
记者现场走访时看到,修缮工作已经在开始逐步推进中,工人们在“义举祠”内外各司其职忙碌着手上的活计。
阳光下,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义举祠”正重获新生。
新闻推荐
惊蛰春雷响 农房伤累累 翁源发生今年韶关市首个遭受雷击事件追踪
室内墙体、电线遭受严重损坏。楼角、楼板被雷电击穿。(图片由市气象局提供)一栋栋崭新的农村建筑物应安装防雷装置。韶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