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南雄成为韶关市唯一入选地区

韶关日报 2019-03-26 09:00

日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南雄市成为韶关唯一入选地区。

南雄是广东省著名革命老区,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早在1927年,就成立中共南雄县委。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铭刻着曾昭秀、彭显模、陈召南、彭显伦、钟蛟蟠、李乐天等南雄共产党人的传奇。

2010年5月6日,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南雄县(今南雄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正式确认南雄为中央苏区县,也是韶关唯一的中央苏区县。光荣的革命历史孕育了南雄灿烂的红色文化,也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址。目前,南雄有红色革命遗址64处,14处已申报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普查还原身份抢救修复革命遗址

南雄革命斗争持续时间长、跨度大,相关革命遗址呈碎片式分布,为此,南雄成立专职小组,走访全市18个镇(街)和2000多个村小组,对红色革命遗址进行全面摸底普查,不断完善辖区内红色文化遗址的挖掘、普查、登记和造册。“这些革命遗址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热血凝成的不朽丰碑,是十分珍贵的红色资源,也是革命先烈们抗日救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翻身解放、巩固人民政权的历史见证。”该市史志办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通过全面普查,南雄共有红色村庄170余个,将64处革命历史意义重大的旧址确定为红色文化遗址。同时,该市还注重以历史资料和佐证材料为依据,根据革命遗址在不同战争时期的作用,抢救性修复了一批破损严重、革命历史意义重大的遗址,并对各革命遗址进行了挂牌保护,确保有革命历史纪念意义的遗址不因人为因素而损毁破坏,让红色文化在南雄这片红土地上世代相传。

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笔者了解到,该市历时一年半时间编撰的《南雄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将于今年9月交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40万字,涉及时间跨度95年,着重反映南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此外,南雄市通过走访史志专家、老游击战士、老党员干部、革命后代和年长群众,采取口述记录和史料研究的方式,全面收集南雄境内的红色故事、红色印记、红色记忆,整理、编辑了《南雄人民革命史》“珠玑文化丛书”之《红色文化》和《南雄市革命历史遗址专集》等文献,全方位反映南雄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同时,充分发挥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在清明、国庆、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

忆峥嵘岁月重走长征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4年10月26日,数千人的红军长征队伍进入南雄,至10月31日离开。界址镇、乌迳镇、油山镇等地,都留下了红军长征的光辉足迹。油山还成立了南雄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开辟了革命根据地,留下了数十处革命旧址和遗址。

为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南雄市一方面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优化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还原红军长征的部分原始路线,打造“夹河口—坪田坳油山革命纪念碑—大兰大岭下会议旧址—凯旋门”20公里的长征路;另一方面,从2017年起连续两年在油山举办“重走长征路”徒步体验活动。据统计,截至目前,参加“重走长征路”的游客达13万余人。通过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进一步弘扬红军精神和苏区精神,大大提升了南雄红色旅游的热度和知名度。

厚植红色基因助推苏区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市将新农村示范建设和红色村庄建设相结合,把红色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使周边环境服务于红色文化。去年,该市水口镇水口村、珠玑镇灵潭村、油山镇上朔村和湖口镇新迳村、雄州街道荆岗村等5个“红色村”被列入党建示范工程,为乡村振兴的统筹策划与建设推进,树立了高质量的示范样本。

曾经的灵潭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空心化严重。如今,走进灵潭村,宛若置身于一幅明净的山水画中,开阔的田园间,小洋楼错落有致,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村子中央碧水小桥,令人心旷神怡。乡村人居环境大变样,村民的日子也蒸蒸日上。

新闻推荐

“基层减负年”,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