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 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南方日报 2019-03-11 06:21

韶关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图为风景秀丽的丹霞山景区。韶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装备制造业是韶关最大的工业产业体系。图为比亚迪企业生产车间。韶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乐昌桃花节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潘俊宇摄

全市森林覆盖率75.34%、居全省首位;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大幅提升;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优良比例达100%,是全省唯一无黑臭水体的设区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列入全国试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省级验收……作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东最重要的生态屏障,2018年以来,韶关深入打造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屏障功能不断加强。

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韶关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基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围绕“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目标,韶关市正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努力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韶关的优势在绿色发展,出路也在绿色发展。“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既是党中央和省委赋予韶关的重大使命,也是韶关服务全国、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说,一方面,韶关要坚持全域高水平保护,另一方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同时,要发挥区位、生态等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与大湾区的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市场对接和错位发展。

国家级“绿色制造系统”、省重点实验室取得零的突破;2018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分别增长11%、60%,均居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带八市的第二位;2018年,接待游客47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韶关步伐坚实。

接下来,韶关将继续加强全域生态保护,力争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以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医药健康、生态农业、旅游等与功能区定位相匹配的新兴支柱产业,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域高水平保护

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绿水青山蕴含着巨大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坚持全域高水平保护是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去年以来,韶关市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积极筹建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全面划定生态红线,完成造林更新34万亩、森林碳汇造林5万亩,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省级示范点126个。大力落实各项问题整改,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扩大烟花爆竹禁燃范围,实行建筑工地和渣土运输常态化管理。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调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划定禁养区3440平方公里,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场264个,处理“散乱污”案件569宗,新建生活污水管网615公里,完成市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违法项目整治。土壤防治先行区建设按期推进,依法关闭并复绿6个矿点,大宝山片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

当前,韶关正着力提升全域保护水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快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功能,力争实现由单一发展方式的“跟随者”转变为生态功能区的“引领者”。

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初步划定1000平方公里

高标准规划建设粤北特别生态保护区既是广东省赋予韶关的重要任务,更是当前韶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此,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省直部门科学拟定保护区建设方案,明确要以创建国家公园为目标,高水平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并且把创建国家公园的过程,变成从韶关样板向国家样板提升的过程。

目前,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已初步划定1000平方公里,有关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韶关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韶关市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前期工作方案》,开展了摸底调查、搬迁成本测算等工作;同时还开展了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生态补偿体制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接下来,韶关将继续抓紧开展好《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谋划生态修复、民生事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项目,争取多领域的政策支持,把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打造成为支撑韶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绿色力量。

保护好森林资源是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全域生态保护,特别是保护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内的森林和生态资源,《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近期,韶关又明确提出,将力争在2021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在全市7个县(市)同期开展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全省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地级市,全面提升城市森林质量和保护水平,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其中,始兴县已在2018年被列入省创森试点县之一。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是韶关提升全域生态保护水平的又一重大动作。目前,韶关市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统筹协调有关工作。韶关各县(市、区)已陆续提交了近400个项目申报材料,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进行筛选,将选择一批条件较为成熟的项目作为今年试点项目重点推进。

去年10月底,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列入全国试点项目。该工程是韶关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将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耕地安全利用与土壤污染修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治理等4大类16小类,共65项治理工程,投入资金预计近百亿元。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春节期间韶关的空气好多了,环境也安静了许多。”谈起《韶关市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条例》的严格实施对城区环境的改善,市民陈志华深有感触。广东省1—2月空气质量排行榜显示,韶关市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AQI指数优良率为93.2%,比去年同期上升15.2个百分点,综合指数在全省各地级市排名中大幅上升。

空气质量的提升是韶关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成果之一。去年以来,韶关着力补齐生态保护领域短板,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总指挥、市长为总指挥的韶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全面统筹该市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治理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让韶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是韶关打赢净土防御战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态环境部阶段性评估反馈意见,韶关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走在前列,取得阶段性进展。组织实施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作为全国试点项目,其工作方式和操作细则在全国交流和推广。

今年1月21日至30日,韶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河流漂浮物集中清理“十日”专项行动,清理了漂浮物1.899万吨。这是韶关落实河长制、打赢碧水攻坚战的又一具体行动。作为广东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韶关共有河流2521条,担负着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保障的重大责任。目前,韶关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2204名四级河长、约11765名自然村河段长上岗履职,一批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快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港珠澳大桥使用韶钢牌钢材达17.9万吨,占主体工程用钢量的70%;开展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技改项目220个、完成投资55亿元;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分别增长11%和60%,均居珠西产业带八市第二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省农业类名牌产品35个,均居全省第一;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7%和17%……

生态优势是韶关发展的核心优势,围绕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2018年以来,韶关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特色农业等绿色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韶关市生态基础良好、优势突出,推进生态产业化,为全省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大有可为。接下来,韶关将继续通过深入实施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园区三年提升计划、百家优质企业倍增计划,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等举措,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成形

今年初,南方(韶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项目落户韶关,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600亩,预计总投资21.51亿元,为韶关全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配套核心区注入新动力。

装备制造业是韶关最大的工业产业体系,韶关也是广东省装备制造业主要的金属原材料和基础零部件基地。去年以来,结合珠西产业带的发展重点和方向,韶关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列为六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予以大力扶持培育,印发《韶关市促进新兴支柱产业发展若干措施》,2018年安排扶持资金就达9亿元以上;出台实施《韶关市装备制造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与奖励办法》,2018年共有4个首台(套)产品通过专家评审,落实奖补资金231万元。

作为珠西产业带韶关配套区核心园区的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目前已实现“办事不出园区”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引进了韶铸集团、韶能宏大等19个优质企业,聚合了装备基础零部件、汽车关键零部件、成套装备制造等一系列项目,逐渐形成围绕特种钢原材料的全产业链生态圈雏形,为韶关加快打造年产值超5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奠定了良好基础。

韶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正进入快车道。数据显示,该市2018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7亿元,同比增长9.1%;投资额完成26.4亿元,同比增长55%。当前,韶关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集聚发展态势已初步显现,为韶关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珠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共建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打造珠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特色农业品牌战略硕果累累。2018年,新增名牌产品(农业类)35个,新增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新增省十大名牌农产品8个,占全省12.9%,名列全省前茅;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149个。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明显。翁源县兰花产业园、新丰县茶叶产业园、乐昌市香芋产业园、乳源瑶族自治县蔬菜产业园和南雄市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省获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个数最多的地级市,涉及面积34.49万亩。

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思路,围绕6大主导产业和6大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优势产业。2018年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121.15万亩、优质蔬菜142.55万亩、出栏生猪330万头、优质水果66.33万亩、特色水产8.16万吨、茶叶9.08万亩、中药材4.14万亩。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始兴县2018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项目获得批复,2018年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点5个。韶关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生态农业博览会吸引游客多达246.48万人次,优质农产品销售额高达8000多万元。

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近年来,韶关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接下来,韶关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更多高品质、口碑好的韶关农业“金字招牌”,着力打造成为珠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相关

生态旅游发力

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近期以来,韶关各地樱花、桃花、梨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争奇斗艳,韶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乡村旅游的心水地;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纷纷聚焦韶关,为韶关生态旅游发展加油鼓劲……

韶关全域单体旅游资源903个,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禅宗祖庭”南华禅寺、珠玑古巷、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景区景点,初步形成了山水观光、温泉休闲、生态体验、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韶关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立足这一优势,该市努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陆续打造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景区景点及精品旅游线路,逐步构建起全域旅游新格局。2018年,韶关接待游客47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全市共签约旅游项目28个,总投资额516亿元。旅游产业正成为韶关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接下来,韶关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重点推进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等核心景区建设和市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深入挖掘韶乐、禅宗、姓氏、客家、瑶族、红色、生态等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户外运动旅游、养生健康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串联旅游景点、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更有特色的酒店民宿,为游客提供更多旅游产品,着力打造珠三角旅游休闲度假首选地。

游人如织春节期间接待游客逾257万

曹溪文化小镇(大南华)一期项目建成开放,成热门景点;仁化舞龙舞狮舞春牛、乐昌民间民俗文化巡游,石塘“月姐歌”、始兴“龟蚌舞”、南雄舞香火龙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元宵游园猜灯谜……

围绕“请到韶关过大年”主题,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韶关旅游市场持续火爆,乡村游、游园祈福、温泉度假等旅游活动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据统计,春节黄金周该市共接待游客257.86万人次,旅游收入14.47亿元。包括“四大景区”在内的该市9家重点景区起到引领推动作用,共接待游客112.41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南粤古驿道游日渐火爆。数据显示,梅关珠玑古道和西京古道两个古驿道景区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46.30万人次,同比增长12.35%,旅游收入9259.74万元,同比增长15.23%。

百花齐放乡村景点成游客“打卡地”

阳春时节,春暖花开,韶关各地樱花、桃花、梨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一批乡村旅游景点成为众多游客“打卡地”。

桃花十里笑春风。3月3日,2019乐昌九峰桃花节开幕式暨2019乐昌九峰花海山地半程马拉松赛在乐昌市九峰镇举行,21公里赛道两旁不仅可以欣赏到十里花海,更能一睹花海峡子门、凰落花谷等美景。

与九峰桃花有着同样魅力的还有翁源的“水墨桃花”。3月4日,2018韶关桃花节之“水墨桃花·缘聚翁源”启动,集体婚礼、真人恋爱相亲游戏等精彩活动吸引游人。据了解,每年春季,翁源都会兴起珠三角游客自驾游赏花热潮,每年花海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除了桃花,樱花、杜鹃花等也是近年来韶关赏花游的一大亮点。仁化、始兴、新丰、乐昌等地的春花美图刷爆了朋友圈,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媒体聚焦生态旅游成韶关闪亮名片

近日,《航拍中国》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丹霞山、西京古道、南岭等韶关的壮丽河山、人文历史、自然生态之美等在《航拍中国》节目中一一展现,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随着生态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韶关正越发受到众多国家级和省级媒体的关注和宣传推介,生态旅游已经成为韶关的闪亮名片。

此前,韶关乳源县、翁源县等已多次登上央视舞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世界过山瑶之乡乳源,开展了大型慰问演出、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快闪以及《乐游天下》栏目拍摄录制节目,春节期间乳源县在央视三度亮相。3月3日,央视大型户外访谈节目CCTV-7《乡约》栏目来到翁源县录制,不仅展现了翁源县年轻人的风采和对爱情、梦想、事业、生活、家庭的新观念,也传播了翁源“中国兰花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美名,进一步提升翁源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和聚焦,进一步提升了韶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韶关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以乳源县为例,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该县贺年祈福游、亲子游、温泉游、乡村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受到广大游客欢迎。据统计,春节7天假期,乳源旅游接待人数4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

立足优势打造健康养生目的地

目前,韶关“八高四铁二航”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成形,成功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经济圈”,正着力打造高效联通珠三角与内地的商贸物流集散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越发明显。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按照“一核一带一区”的工作部署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韶关坚定不移融入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依托丰富的旅游和生态资源发展康养产业,是韶关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最新动作。近日,《韶关市大健康产业体系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出台,计划经过三年努力,构建起“一个大健康产业综合圈、五个精品大健康产业区域、六个大健康产业组团”的大健康产业“156”产业格局,打造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形成“绿色健康城”的新城市名片。

行动计划明确了实施医药健康产业、医疗服务业、健康养老产业、健康管理产业、休闲旅游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健康农业七大子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有22个项目列入韶关市大健康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另外,今年韶关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将着力推进丹霞国医(康养)小镇、韶关智慧松泉小镇、韶关国际健康新城、韶关宝能健康谷等4个康养小镇建设。

撰文:毕式明潘俊宇唐音沈明礼统筹:刘炎生

编辑统筹:李杰伦

新闻推荐

韶关市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市气象局获悉,4日8时到9日17时,全市出现连续性降水过程,平均降雨量185.1毫米,最大雨量出现在曲江区罗...

 
相关新闻